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曾勇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普润镇周兴初级中学 642164

前言

数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方式。然而,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时过度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忽略了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就需要推动教学改革,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学习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灌输式”方法为主,这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教师如果并没有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设计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第二,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脱离。初中数学教材中虽然包含应用题,但是在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学习一般只会觉得数学是抽象的公式或符号,和自己的生活不相关。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错误观点,忽略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基于微课开展课前预习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学生课前预习更加高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公式等基础信息,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吸收与理解新知识。以七年级下册《图形的全等》为例,教师就需要基于微课开展课前预习环节。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在微信群中上传微课视频,包括图形定义、判断标准、全等性质等。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时长需要控制在 4 ~ 8 分钟,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观看,并通过反馈播放、慢放、暂停等方式充分理解知识点。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习题进行检测,而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在系统上的答题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核心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与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社工可以互相分享和讨论不同解题思路,通过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八年级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不同小组提供不同的方程案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求解,并总结最适合的总结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高效性。

(三)设计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是课内知识巩固与实践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与实际应用的能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数学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以九年级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例,教师就需要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园调查,如食堂菜品偏好、学生课外活动等。小组成员需要负责收集数据,并通过抽象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分卷、选择样本,并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如频率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等)进行分析。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派代表分享调查过程与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的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正在迎接新的挑战,优化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以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雪娇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4):95-97.

[2] 黄礼高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教育界 ,2025,(1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