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议辩融合,素养落地

作者

黄学军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界岭镇九年制学校 陕西 安康 725305

前言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的名言揭示了语言与思维的紧密关联。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亟须突破“单向表达”的局限,议辩融合是一种深度的思辨。解决了目前部分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话题过于浅显口语、交际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进而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初中教师发现,议辩融合强化了观点的碰撞,使其有明确的一辩逻辑,因此,教师将探索话题选择、组织形式、指导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会理性思考、好好说话,实现口语交际素养落地生根。

一、议辩融合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议辩融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议辩融合正是以疑为引,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主动投身于观点的交流和思辨之中,在议辩融合的碰撞中达成思考。

通过议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锻炼。在阐述观点、反驳对方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求学生的论述必须论证有据、有条有理,学生的思维将因此而变得更为严谨,且条理化。议辩融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说服他人、锤炼语言,力求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学生将不盲目跟从,并敢于质疑,多角度地审视不同问题[1]。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的思辨路径构建策略

(一)精选议辩话题内容,激发口语交际思辨活力

话题是议辩的核心,教师需精选合适的议辩话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让学生既能有话可说、有思可辩,而且,还在具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话题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通过议辩性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立论的素材提出独立见解,并通过对彼此不同观点做出反应,来捍卫自己的观点[2]。

教授《口头交际应对》时,教师选用当前热门话题“网络短片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引出学生辩题。这个辩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网络视频,有较直观的感受。首先,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搜集网络短片利于还是不利于青年学生增长知识的论据。学生们在小组热烈发言,有的认为短视频能扩展知识,观看短视频如科普类的可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但又有人说短视频中的内容太低俗,会干扰注意力等。随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陈述本团队的观点。除了清晰陈述本团队的观点外,代表对其他团队的观点作出回应。如之前认为短视频利于学生学习的一方,面对“容易造成分心”的言论,以“如果不分清楚时间,短视频会成为学习的好助手,并且可利用它碎片化学习”进行反击。

(二)优化议辩组织形式,搭建口语交际思辨平台

科学合理的议辩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起口语交际的思辨平台,教师所需要做的是,让学生的议辩组织形式更为科学、合理、友好,通过小组辩论、班级讨论、即兴讲话等形式,均可展现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丰富的议辩形式,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锻炼思维能力[3]。

在《口语交际即席讲话》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项“畅聊校园热点问题”的作业,预先准备好一些关于校园热点问题的卡片,如“学校有必要多开设一些体育运动课时吗?”学生随机抽取话题,完成一分钟的即兴演讲,为使学生在说话上更有条理,教师指导他们采用“理由 1+ 理由 2+ 观点”的方式发表意见。如学生说:“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多开设一些运动课。首先,充足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机能,有很多同学因为学习任务重而造成身体机能下降。另外,体育活动还可以消解学习疲劳,提强学习效率。因此,增加运动时间对我们的身心和学习都是很有利的。”

(三)强化议辩指导评价,提升口语交际思辨质量

在议辩过程中,强化指导评价是提升口语交际思辨质量的关键。教师只有有效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议辩推理的方向,通过合理举例支撑观点,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当然,科学而全面地评价,涵盖了学生关注的观点内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中,学生将不断改进口语交际方式[4]。

教师在开展《口语交际辩论》时,让学生就“高中生需要补习吗”展开辩论,活动之前,教师教授学生辩论的基本技巧,比如如何建立立场、多角度看待问题、查找有力的论据等,并教授如何有效地攻击对手,抓住对手的软肋展开反击。在辩论中,教师一直观察学生的情况。支持者认为“参加补习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漏洞,进而提升成绩”;并列举实例表明现象的确如此。而反对者反驳说,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补习产生了过大的压力,甚至抵制学习,且还有很多补习机构服务并不好,不一定都受益良多。辩论完成后,教师从各方面给予点评。在内容的精确程度上,他认为两方的见解都很明确,也比较充分,同时指出其中一些资料没有充分说服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结论

综上所述,议辩融合为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注入了思辨的灵魂,让素养落地有了清晰的路径。教师对话题的选择是一个“甄选”的过程,并且针对优秀、适宜的议辩话题,优化思辨形式。在学生的辩论结束后,教师又会强化对议辩融合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精准的反馈中,收获思维的进一步成长,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尊重不同意见,让思辨素养在每一次观点交锋中自然成长。

参考文献

[1] 高发瑛 . 基于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初中语文教学问“策”研究》[J]. 语文建设 ,2024,(15):81.

[2] 陈思柔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03):55-57.

[3] 白佳鑫 , 王海萍 . 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2,38(04):65-67.

[4] 魏梦男 .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文汇 ,2022,(0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