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创设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然生长

作者

高海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幼儿园 215631

摘要:卢梭最早提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自然生长。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园内自然元素,创设户外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置身于自然真实的情境中游戏活动,更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本文阐述幼儿园、教师打造户外环境的做法,旨在创设更适合本园幼儿的自然游戏活动环境,让孩子获得健康自然生长。

关键词:户外环境,幼儿游戏;自然生长;新花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赖于环境的保护和滋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锻炼。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园内自然元素,创设户外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从室内走向室外,与自然对话,与幼儿的生活接轨,真正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不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理念,更好激发幼儿的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热情,让孩子获得健康的自然生长。

一、学习先进典型,遵循自然生长理念

“安吉游戏”很出名,它主要是创设出最优的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在草坪、沙地、水泥地、塑胶地等自然场地上,运用管道、竹子、轮胎、废品等自然材料,另外还有野战区、冒险岛、运动场等场地,运用沟壑、山坡、秋千、高梯、绳网等材料,教师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螺旋式进入游戏学习,用自己的感官、身体、内心去亲近、感受、探索、挑战自然,将幼儿活泼、大胆、勇敢、坚持等优秀的品质展示出来,还学会自我保护,解决问题能力。孩子们沉浸快乐之中,即使孩子经历了失败,但依旧感到快乐,较好体现幼儿自然生长性。

二、创设本园户外游戏环境,实现幼儿自然生长

(一)创新布局幼儿园室外大自然环境

幼儿园一般分为教学区、操场、户外活动区等几块大区域,种植树木、灌木丛、草坪,铺设塑胶、沥青路面等等,包括小土坡、小水沟、沙池等等,我们在保持他们原貌的同时,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合理布局室外大自然环境。例如,野炊区域创设:两处沙池中间的花园处改造,周边四面是绿化,又靠后山坡,在此处袅袅炊烟,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其他人,给孩子们营造了一片尽情游戏活动的天地。奇趣小爬坡空间升级:将单一的开敞型小树林空间进行局部抬高,形成坡度,中间挖空打造成山洞,四面铺设多种滑道,形成环形结构和复合结构相结合的空间。乐智建构小基地空间串联:在草地下面挖出四通八达的战壕,上面架设屋顶式的爬网,爬网架下形成半开放式的秋千房,并与建构小基地进行串联,形成灵活互通的复合空间,此外,还设置沙水涂鸦大本营的空间组合。这些室外自然环境的创新布局大大增加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在自然中尽情地玩耍游戏。

(二)充分利用走廊过道,发挥其教育价值

1.利用楼道走廊空间。  楼道和走廊宽敞明亮,通风和阳光适宜。我们在三楼大走廊处设置角色表演游戏大区域:小银行—京剧说唱区—星光舞台区—茶艺区—影子剧场表演区。对幼儿来说,涂鸦绘画、折纸做手工等同样也是游戏,通过绘画、制作模型等,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想象和愿望。在二楼艺术体验游戏大区域:剪纸区—编织区—泥工区—粉笔涂鸦区—国画区—青花瓷区—沙画区。底楼大过道每天下午固定时间都有幼儿唱歌、表演、吟诵等活动,让每个班幼儿都有观赏的机会,呈现一种无声教育价值。

2.设计不同材质的地面结构。  木质的地板、塑胶硬跑道、柔软的青草地,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也带来了丰富的游戏。大型体能大循环游戏,对于正在学习控制身体的幼儿来说,可以促进身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力量、耐力、速度。同时,幼儿自己搭建游戏场地,自己运动,又能增加游戏的多样性和游戏的兴趣。前操场和中庭结构性游戏大区域:体能大循环区—积木区。中庭木地板空旷,适合搭建。由于空间足够大,远离过道和走廊,使幼儿搭建时不受任何干扰,可以全身心进行搭建,“随心所欲”给幼儿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3. 墙面的巧妙运用发挥其功能性。 墙面设计成乐高游戏区—投掷区—打击音乐区。在每层楼的走廊,过道都张贴、悬挂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作品、师幼活动的照片,让每个班幼儿都有观赏的机会,墙面空间的使用,让幼儿的游戏更加多元化,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利用园内固有户外环境,进行创新

1.利用现有器材,玩出“新花样”

幼儿园都含有常规游戏活动器材,孩子们掌握常见的活动器材技能后,教师挖掘新的玩法,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如绳子,除了常见的玩法外,教师与孩子合作玩出两根,三根,或多根绳子组合的“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许多新颖的玩法;再如泡沫垫,除了常规平放的玩法,还可以将垫子垒高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或垫子交叉放置,形成山坡状,让幼儿玩出不同的动作,促进孩子体能发展。另外,对于固定器材,如滑滑梯、跨越障碍、山洞隧道等,教师运用垫子、大纸箱、大塑料管道等材料与它们拼凑,连接使用。孩子滑下梯子可以钻进接着的塑料管道,或通过大纸箱,在里面可以玩玩,这样孩子可以将器材玩出更多乐趣来。

2.利用原有环境,玩出“新花样”

我们幼儿园教学楼后原有一座假山,原来是为了增强幼儿园美感而设置的。现在我们根据幼儿自然生长理念,将假山现在做了幼儿攀爬区,假山下面铺了塑胶,一面做的比较光滑,安装了一些钢制爬梯,孩子双手拉住爬梯,可以登上山顶,另一面做得也比较光滑,放置一些绳索,孩子可以沿着绳索爬上山顶。另一面是弯曲的小路通向顶部。游戏时,我们铺上海绵软垫,有的拉绳索爬,有的徒手爬梯攀,很少有孩子直接沿着小道走向假山顶部。这个活动将孩子天生活泼、勇敢、好挑战的特性展示出来了。

总之,户外自然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能发挥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我们借鉴他人经验,因地制宜地通过布局本园室外大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走廊过道,利用园内固有户外环境等方式,开创性地打造园内户外自然游戏空间,同时实施自然生态特色课程,真正让孩子们获得自然、健康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环境创设:再造户外生态空间 乐享自然游戏之趣[N].飞飞教育资源,2021—9—19上传.

[2]吴振东,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论述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