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吴忠西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海 西宁 812100

引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各民族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承担着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职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融合的逻辑起点:价值共鸣与功能互补

语言文字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内核上高度契合。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文化传承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紧密关联。例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消除沟通障碍、促进社会融合,更能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一脉相承。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院校,这一点尤为重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参与社会发展,同时守护本民族语言文化瑰宝,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同时,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汉字的构字逻辑、诗词的意境情感、经典文献的思想智慧,以及民族语中的格言谚语、史诗传说等,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语言文字工作赋予了价值导向,确保其在传承文化、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立场。从功能上看,二者具有显著的互补性。语言文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规范、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和传播,才能被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语言文字工作的“灵魂引领”,缺乏思想内涵的语言文字教育,容易沦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失去文化传承和价值塑造的意义。例如,在学习红色经典文本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更要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实现“语言习得”与“思想升华”的同步推进。

2 语言文字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2.1 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1)及时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标准严要求,将规范用字作为重点,对于学校的名称牌、公章、标志、宣传标语、板报、教案、学生作业、诵读比赛,汉字书写比赛等的用字要求严格遵照规范用字标准用字,在学校的各种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教职工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3)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经费,其中制作宣传广告字、语言文字文化墙,设置在各教学楼、宿舍楼墙体、楼层中。时刻提醒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印制普通话宣传资料,在新生入校、推普周等时节对学生、家长、周边商铺等分发宣传,扩大影响力。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诵写讲等学科活动。购置语言文字图书。

2.2 社会实践中的协同育人

将语言文字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组织“教育扶贫”志愿活动,学生志愿者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帮助当地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文字技能(如用双语书写农产品包装说明、讲解电商平台操作术语),在提升群众生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某院校开展的“普通话 + 电商”帮扶项目,志愿者既教会村民用双语进行网络销售,又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价值。在社会语言生活治理中融入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针对网络语言中的低俗化、粗鄙化现象,组织学生开展“净化网络语言”讨论活动,分析不规范用语对社会文明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语言文明即行为文明”的意识;结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照宣传,讲解语言文字规范背后的社会秩序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责任,更是法律义务。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融合教学”能力。重点培养既精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具备思政教育能力的复合型教师,让他们学会从语言文字素材中挖掘思政点。例如,开展“双语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跨学科交流、案例教学等形式,有效提升教师的融合教学水平。

结束语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及教师应从教师层面的分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特色化课程体系、创新文化实践活动,到学校层面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化政策宣传及建立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扎实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荣蓉 . 凝心聚力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 [N]. 云南政协 报 ,2024-10-17(3).

[2] 武岳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推广 [J]. 百科知识 ,2024(2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