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实践研究
雷志浓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 广东 江门 5297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的战略层面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劳动观念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是班级的“总设计师”,是否有劳动教育整合能力直接决定劳动教育的效果。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出现碎片化 ( 如独立大扫除 )、形式化 ( 如摆拍式劳动 ),脱离了学科学习、班级管理的特点。学习任务群主张围绕真实任务开展学习,整合学科学习、劳动教育等不同场域内容,与班主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特质相符,是破除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困境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研究意义
开展丰富劳动教育和班级管理交叉研究,开拓小学劳动教育的“班主任主导”视域;
根据班主任依托学习任务群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究,给班级开展劳动教育提出具体路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责任感。
二、核心概念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核心,整合任务、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的学习单元,是对特定主题下的要素间逻辑联系的整合,是结合学生经验和已有认知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班级场景中,可利用班级生活(如“班级自主管理”)、校园实践(如“校园环境维护”)等载体来构建任务群,呈现“小而实”的特色。
(二)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劳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融合。基础技能 ( 工具使用、卫生清扫 )、思维能力 ( 劳动规划、问题解决 ) 和情感态度 ( 责任感、合作性 ) 构成了学生劳动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劳动能力培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立足“生活化、游戏化与常态化”。
(三)劳动教育职责
班主任劳动教育职责包括:设计班级劳动活动、协调学科渗透、引导劳动认知、评价劳动表现、联动家校资源,最终实现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三、小学班级劳动教育现状
目前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方式主要有:常规劳动,即值日生打扫、每周大扫除,以“完成任务”为着眼点;主题活动,即“五一劳动周”、“家务打卡”,缺少可持续性;学科关联,少数班主任会根据语文 ( 劳动主题习作 )、美术 ( 劳动场景画 ) 展开活动,却没有系统的课程设计。
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劳动能力培养路径
(一)任务群设计:立足班级生活,整合多元资源
班主任以班级日常为基础,围绕 “自我服务 — 班级共建 — 校园参与 — 社会拓展” 为主题设计任务群,整合学科知识、班级管理与生活实践。
主题可选择:自我服务:“我书包我整理”“三餐礼仪我践行”(低年级);班级共建:“班级图书管理”“黑板报更新”(中年级);校园参与:“校园植物认养”“食堂监督”(高年级);社会拓展: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养老院探访”。
(二)任务实施:强化自主参与,分层引导成长
班主任遵循 “自主组队 — 计划制定 — 实践操作 — 反思调整” 流程,根据学生年龄分层设计任务,强化过程指导。
分层实施:
低年级(1-2 年级):以“游戏化体验”为主,如“整理书包比赛”“值日生小达人”,让学生有“做中学”机会,在教师引领示范下开展。 中年级(3-4 年级):以“小组合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如“班级植物角养护”,通过班主任帮忙定计划,组织分工进行(浇水组、记录组、除草组)等。 高年级(5-6 年级):以“项目式探究”形式展开,如“校园节水方案优化”,班主任给学生提供资源开展调研、进行分析、设计节水标语等工作。
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会,分享劳动经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评价体系:构建多元维度,促进全面发展
班主任建立 “过程 + 成果 + 成长” 三维评价体系,采用 “班级劳动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发展。
评价内容与方式:
过程评价:通过劳动日志(低年级可画图)、小组互评表、班主任观察记录,关注参与度、合作表现与问题解决能力;
成果评价:如图书角借阅率提升、植物存活状态,强调实用性;
成长评价:对比初期与后期表现,结合家长反馈。
评价激励策略:
设立 “劳动能手”“合作星” 等班级荣誉,每周班会表彰;举办 “劳动成果展”,增强成就感。
五、实践案例:“班级种植园” 任务群实施
(一)任务目标
掌握播种、浇水、除草等基础劳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实施过程(以三年级班级为例)
准备阶段(班主任主导)
协调学校开辟 “班级种植园”,划分 6 人小组;召开 “种植计划会”,引导学生讨论:种什么?怎么种?需哪些工具?
实践阶段(班主任引导)
分组行动:翻土组(学习使用小锄头)、播种组(计算间距)、记录组(制生长记录表);
日常管理:制定 “轮值表”,班主任每日晨检时引导观察(“今天小苗长高了吗?”);
问题解决:针对 “部分种子未发芽”,组织小组讨论可能原因(浇水过多 / 光照不足),鼓励查阅资料验证。
总结阶段(班主任组织)
举行“种植成果会”,各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劳动过程,并拍照留念,写上相关日记;收获的蔬果可放在“班级美食分享会”上体会“劳动滋味”;完成自己的“种植成长册”,记录自己的感悟 (“原来种菜这么不容易,以后再也不浪费蔬菜了”等)。
(三)实施效果
劳动技能: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去种豆、除草;班级氛围由原来的“被动分配”到现在变成“主动认领”,有同学“课间主动去浇水”、“帮其它组除草”的情况;家校联动,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主动帮浇花、收拾屋子。
六、研究结论
班主任通过学习任务群培养劳动能力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 以班级生活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常态化项目;2. 以学生自主劳动为内核,培养学生自主性,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3. 多元评价为引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如能落实好以上几点,就能很好解决班级劳动教育碎片化、形式化问题,增强班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