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多元美育背景下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者

罗静

红河县幼儿园

引言

现代美育思想指导下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奕车文化的艺术性以及教学意义丰富,将其引进幼儿美育活动中不单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与文化意识的一种方法。本文以多元美育的美育思想出发对奕车文化走进幼儿教育的实现度加以调查,发现教师群体、资源的配置和协同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课程、开展活动、评估推广的有效途径。

1 多元美育与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基础

鼓励多样化的美育鼓励多样化的美术教育形式通过多种艺术方式发展孩子的感官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特别强调了孩子的审美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奕车文化是一种地方特色明显的无形文化遗产,它有自己特色的审美图案和深刻的内在情感,将它带进幼儿教育,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增强孩子的人文归属感和审美认识。幼儿阶段是价值观念及审美认知的最初阶段,奕车文化的艺术内容及讲述特征契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节律,可在教学计划构建、活动规划过程中体现出其育人功能。从教育学层面看,奕车文化不仅是审美实践的手段,还是传承文化的手段,它为多层次美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教育思想保证。

2 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2.1 师资力量不足与专业支持缺乏

在幼教美术实践中,教师对奕车文化认识多是蜻蜓点水,缺少整体性认知和转化课程的本领,致使教学开展零散化、碎片化。个别教师虽有美术教学经验,但缺乏地域文化学习基础,缺乏将这些知识有效地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教学能力。没有建立系统的练习、外力援助制度,缺乏讨论的平台和契机,也少有与文化和专家团队的深度接触。这样,奕车文化常常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展示而缺乏应有的审美教育与传统民俗文化教育。

2.2 教材资源稀缺与课程内容零散

现在,幼儿教师对弈车文化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体系化的知识储备与艺术转化能力不足,讲授内容大多“浮于表面”,不能充分挖掘弈棋文化丰厚的内在文化内涵。教师自身成长空间受限,缺乏专门的当地文化美学交叉融合化的教学训练,园内的弈棋文化研究深度不够,因此课程实践较为浅显;加上幼儿园与当地文化组织、高校、专家学者联系的长期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2.3 家园协同不足与社会联动欠缺

将奕车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一个多方受益、需要多方努力推动的过程。但客观上,家长们对此的价值取向认识不足,参与度不够,导致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呼应,而幼儿学校与家庭两个场合教育的体验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就社会面来说,对这一领域缺乏大力扶持,在这方面,幼儿园有责任和其社区(城市)所处的文化中心(馆)、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社会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并做到资源共享与共建。因为缺少了系统性的家校联动与社会联动的支撑,奕车文化更多的只是局限在学校里。

3 多元美育背景下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建立教师支持机制提升奕车文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推动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需要在文化认知、审美素养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展开。通过定期开展奕车文化专题培训,使教师能够理解其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并掌握将文化元素转化为适宜幼儿学习内容的策略。在园本教研中融入奕车文化主题,引导教师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活动案例,形成共享与互助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建立与地方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和高校研究团队的合作机制,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与实践指导。

3.2 开发系统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奕车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通过系统化课程资源得以呈现。幼儿园在课程建构中可将奕车文化与音乐、美术、舞蹈、手工等多领域有机结合,形成主题化与活动化相统一的学习模块。通过梳理奕车文化中的故事、器乐、服饰与节庆元素,转化为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素材,使内容既具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义。在教材之外,开发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化平台,借助图像、音频和视频增强儿童的感官体验。同时,注重园本课程的持续更新,将奕车文化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习的真实感与参与度。

3.3 构建家园合作与社会联动机制

奕车文化的有效融入不仅依赖园内教学,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广泛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家庭在共同参与中理解并传递文化价值。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能够延展课堂影响,使儿童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连续性。社会层面应发挥地方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和社区组织的资源优势,为幼儿园提供实践场所和专业指导,形成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互助网络。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展示儿童作品与活动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体关注与支持。

结语

多元美育理念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奕车文化的融入不仅拓展了课程的文化厚度,也强化了儿童的审美体验与价值认同。通过理论阐释可见其教育意义,通过问题剖析揭示了师资、资源与协同机制上的不足,通过路径建构提出了课程开发、教师支持和家园社联动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唯有在多维度协同中实现文化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奕车文化才能在幼儿园教育中展现持久生命力,并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

参考文献

[1] 梁美丽 .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路径探讨 [J].炫动漫 , 2024(12):0169-0171.

[2] 陈景宜 .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路径探讨 [J].考试周刊 , 2024(19).

[3] 万丽丽 . 大美育视角下在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美育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1).

课题名称:《红河县哈尼族支系奕车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45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