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研究

作者

韩金璋 刘宁

南京市博物总馆 江苏省 南京市 211100

摘要: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对博物馆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因此在博物馆展览中就需要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解读文物故事叙述,更好地连接和吸引更多观众。本文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讨论与分析,首先阐述了文物故事叙述解读,其次列举了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的价值,探讨了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需把握的关系,最后提供了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策略。希望针对相关内容的讨论,能够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文物;故事叙述

前言:当前大众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博物馆展览是文物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我国很多博物馆在文物介绍和解读方面都在创新,利用文物故事的方式使展品发挥更强的叙述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文物内核,从观众的角度展示故事内容,帮助其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形成情感共鸣。当前,博物馆展览解读中,开展文物故事叙述的优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其可以有效促进文物保护与传承,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文物故事叙述解读

文物故事叙述指的是在博物馆展览文物的过程中,深入探索文物的内涵、历史与背景,并将其编织成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通过展示与讲解的方式,使观众对文物更加了解,感受文物价值,进而促进文化传承。近年来,因为《唐宫夜宴》、华夏古乐、数字文创等推广方式广受欢迎,文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在创新发展背景下,怎样进行文物故事讲解就成为博物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现阶段,让文物讲述自己的故事已经成为发展重点,也是时代要求下博物馆的创新方向。文物故事叙述不能被限制在传统模式中,而是需要实现创新发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的价值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博物馆已经从以藏品为中心转变为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目标则是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服务[1]。在这一思想的促进下,博物馆展览解读也需要转型,朝向故事性与人本性转变。博物馆展览不是简单的展示藏品,而是借助美学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通过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其背后价值,使观众通过参观展览获得心灵上的享受。参观能够深化人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博物馆就要满足观众需求,利用更加鲜明的主题吸引观众,通过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展示文物内涵,使观众的兴趣更高,拥有更强的主动性,也让博物馆的吸引力更强。从这一角度来讲,博物馆需要基于主题选择不同的藏品,并按照藏品关系优化展览,借此构建出完善的故事脉络,使展览更具吸引力。

三、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需把握的关系

(一)现实与历史

讲解文物故事要掌握文物的显示与历史关系。文物作为历史的经历者,文物故事能够重现历史事件和当时的风俗,使人们对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其次是文物同样也具有现实性。在设计故事的同时要基于实际内容,融合观众、文物与展会等多元因素优化设计质量。博物馆可以通过二者的融合改变故事设计,帮助观众在对过往形成认知时,更好地感受现在。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基于文物情况打造不同的历史与现实结合方式,使文物价值得以展现,不仅只能用来观赏,而是发挥出实际作用。

(二)真实性

真实性是博物馆必须进行文物研究与分析,通过考察获取真实数据,借此保证讲述的故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2]。真实性是讲述故事的基础,借助这一特点不仅能展现出对历史的关注,更是对观众的尊重与文化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真实就更加重要。文物故事的真实性要从多元化角度体现。首先是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借此使故事质量更高。其次是获取文物资料,保证讲解的价值。最后是考量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使文物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广泛传播,并降低过度解读与对观众的错误引导。

四、博物馆展览解读中的文物故事叙述策略

(一)选择文物的好故事

在博物馆展览中,要讲好故事。对于观众来讲,故事才能加深其对博物馆展览的理解,使观众更了解文物的内涵。每个博物馆都会收藏大量文物,这些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要想讲好故事,博物馆就要了解所有藏品,深入分析文物故事对观众与社会的价值,感受文物的内涵,并结合展览的主题,利用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观众对其更加了解,借此提升感染力。在展览中讲好文物故事的基础是对所有文物都非常了解,所有文物都有属于自身的价值,就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吸引人的故事往往内容都很难丰富,故事如果过于简单则很难吸引人。所以在文物展览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文物情况,设置故事主题,理清精彩的故事脉络,优化故事情节,整合故事过程,形成满足观众要求的优秀故事。

(二)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在叙述文物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不同群众的要求,使观众和博物馆展览之间能够相互吸引[3]。博物馆展览中,如果想要提升展览效果非常难。大多数观众都愿意通过故事了解文物。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使文物传播不再局限于线下观赏,加之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等节目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文物热,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对历史形成了深刻理解。而这些节目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都是通过故事讲述文物故事,在吸引更多观众的基础上,加深了社会对文物的认知。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与文化水平相差较大,所以在审美能力与个性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别。但是对于博物馆来讲,服务的对象都是观众,所以就需要基于观众特点,设置不同的展览方式,结合不同群体需求,构建完善的故事场景,使观众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亲身体验历史故事,实现用文物呈现故事的目的。

(三)围绕现有藏品基础

在讲述文物故事时,博物馆需要结合真实的文物,而不能只关注博物馆所在地等信息,更不能凭空捏造虚假内容。文物故事不能脱离文物与展览的主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无法促进文化传播,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博物馆讲文物故事时要认识到,讲故事并不是重点,而是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文物保护效果。所以需要从展览与文物角度出发。文物亲历了历史的发展,如果虚构故事强行将文物融入其中,会使观众感觉过于生硬,很难感受文物的内涵,最终失去兴趣。这种故事不仅无法让观众享受参观过程,甚至会认为被欺骗。文物是展览的重点,故事必须从文物的角度出发,与文物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为了使文物故事讲述更加真实,需要使故事与藏品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效果。在设计展览时,场景设计同样重要,借助场景能够使故事展示更加真实,与观众设想的场景更吻合。展览的目的是帮助观众了解文物,如果只是单纯地展示藏品,不仅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甚至还可能造成反效果。而通过讲好正向故事,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积极向上发展。真正地带动其了解文化背景。真正振奋的故事在情节上非常精妙,构思也非常合理。从精神角度来讲,会影响人的深层思考。影响范围非常广,也能够促进人的思想发展,使观众在参观展览中形成更高的兴趣。

(四)转变方式增强互动

传统的文物展览方式非常容易使人感到厌烦,所以在讲解文物故事的过程中,就要改变方式。情景互动与多媒体讲解当前比较常见,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形成更强的体验感。博物馆还可以借助文物图片、视频等方式辅佐文物故事的讲解。例如在展览中可以通过互动屏幕、AR、VR等方式,使观众对文物故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讲解故事之后,还可以通过游戏与问答的方式,使观众参与到故事之中,进而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借助多元化的故事传播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加深社会对文物故事的感知,而创新文物故事,则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融入知识以及情感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在故事中融入知识和情感,使观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4]。首先是博物馆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丰富的历史与文物知识,通过专业的表达方式展现文物内涵,带领观众感受文物。如讲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等。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提升文物的观赏性,使观众的满意度更高,启发思考,帮助观众了解文物,呈现文物故事。此外,在讲述故事中,还可以通过比喻和拟人等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其次是利用情感使观众形成共鸣,情感能使观众对其背后的故事更感兴趣,进而形成认同。通过将观众情感与历史和文化的结合,感受文物的文化价值。如在讲述文物故事的过程中,介绍文物原本的主人、出现的背景和发生的事件等,展现文物的情感与文化,借此使观众更为感动。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配合音乐与影像等方式,打造合适的氛围,使观众主动融入其中,体会文物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带有情感的故事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形成认同感,进而优化故事传播效果,还可以提升观众的满意度,使其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促进文物的传播与传承。

(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在博物馆文物讲解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进步,积极进行故事内容的创新,借此使故事满足传播需求,在文物传承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5]。在故事创新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首先是结合观众情况。面对不同观众,博物馆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讲解文物故事,使观众理解故事,例如面对小学生可以讲述生动的故事,使用小学生能听懂的语言。面对年轻人可以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和文化梗,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于文物爱好者,则可以使用融合历史背景,讲解专业故事。其次在历史研究与考古发展中,历史也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就要及时更新文物故事,使观众对新研究成果更了解。最后是结合博物馆的展览安排进行更新,介绍最新内容和亮点。例如在节日展览中,就要重点阐述文物故事中有关这一节日的部分,使文物传播效果有效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文物故事叙述在博物馆展览解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不仅能够帮助观众加深对展品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促进其形成情感共鸣,提升参观与体验感。博物馆在文物展览解读中,应该选择文物的好故事,提升新引力,结合不同群体需求,优化故事设置,结合现有藏品,打造故事内容,转变讲述方式与观众形成互动,还要借助知识以及情感,带动观众情绪,最后则是随着社会发展积极进行更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博物馆展览中文物故事叙述方式需要积极创新,利用多种方式使文物真正地发挥促进文化传承的价值,使文物展览不再局限于博物馆,而是真正发挥出文化传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密密.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以地市级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4,(03):244-246.

[2]李雨娟.媒介可供性视角下论自媒体如何讲好文物故事——以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J].声屏世界,2023,(23):122-124.

[3]张经纬,张乐虞.讲好各民族工艺文物故事上海博物馆少数民族工艺馆记略[J].中国民族,2022,(12):68-73.

[4]边巴次仁,春拉,晋美多吉.“唤醒”文物聆听历史——感受西藏博物馆新馆里的故事[J].中国西藏,2023,(04):34-37.

[5]郑义.关于中小型博物馆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若干思考——以延边博物馆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23,39(0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