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伊甸园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本文对连云港市伊甸园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景区基本情况,从区位优势、功能分区、完善的服务体系等进行了景区旅游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运营中出现的景区相对孤立、受季节等时节影响明显等问题,探索了如何适应游客及市场需求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伊甸园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伊甸园景区;旅游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对自然体验田园风情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加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遍地开花,层出不穷的运营模式用来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一个优秀的休闲农业园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而正确适应市场要求的运营模式对休闲农业园的建设尤为重要,是休闲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伊甸园景区运营现状
伊甸园景区地处灌云县东新区全国旅游重点村川星村以北,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面积约8000亩,设有美丽乡村、童话小镇、伊甸园、百花园、百果园、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景区以“漫游”和“乡约”为主题,以果林资源为核心,建成集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AAA级综合性旅游景区。
1.1区位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伊甸园景区位于灌云县伊山镇于杨集镇交界处,与伊云湖、白岘果园互为犄角。伊甸园景区首要目标群众为原灌云县云台山以南灌河以北地区约184.17万人其次是以花果山景区为核心,向南的游客如徐州、临沂、日照等地,最后扩大至苏南、豫东、皖西等区域,目标人群庞大,毗邻204国道,自驾十分方便,外加周边景区相对较多。花果山国际机场建成后距其路程约30分钟,发展潜力巨大。
1.2功能区域多样,布局合理
多种功能区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伊甸园景区分为园艺观光区、亲子娱乐区、休闲度假区、风味美食区等多个板块。每个区域的规划都较为注重游客参与性。园艺观光区占地面积最大,分为玫瑰园、紫薇园、梨园、樱花园等多个景区,周边有紫薇堡、玫瑰堡等各种建筑以便科普教学使用。而特色的建筑也增加了科普的趣味性,可观性十足。
在布局上景区也将观光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在考虑观光休闲的美观度的基础上重视景观的实用性。在景观的空间组合上也因地制宜充分围绕当地资源,依据地形地貌及生长季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颜色的搭配,重视景观小品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考虑游客观光、娱乐、休闲的同时把两者结合,达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景区空间结构布局上,贴合游客心理结合各功能分区对景区内道路进行规划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实现了土地最合理化利用。
1.3主题新颖,注重差异化发展
从当前各区域文旅项目签约投建大致情况看,文旅投资尚呈现较为火热的态势,背后是地方文旅产业发展、企业投资扩张需求等双向作用,围绕文旅新供给乃至文旅新时代的竞争,正进一步展开。这种“生态修复基础上的生态教育和知识商业综合体”模式下的产品,即是伊甸园景区的内核之一,引自英国伊甸园IP,其既是工业遗址上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也是具有极高科研、产业生态价值的旅游综合体。
伊甸园景区做了本土化的改造,在生态教育的核心吸引物的基础上,串联了知识商业、亲子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业态,形成一个具备差异化乃至稀缺性元素,同时又是多元综合的旅游产品,亦可称为文旅“新物种”。
1.4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
伊甸园景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从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体现。生态餐厅,野营活动场提供给游客不同用餐体验;景区内有骑行,划船等户外运动可以亲近大自然;乡村酒店、特色主题别墅、民宿让不同类型游客选择,景区全面的为游客打造出一个慢餐饮慢睡眠的环境,倡导绿色健康慢生活的方式,从而让游客感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垂钓园,母婴室,公共厕所,景观小品,超市,特色美食,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构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景区各路口均有导游图、牌示,门口有导游手册栏,配备解说员、咨询服务让景区服务更加人性化。
2伊甸园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景区位置相对较孤立
景区旅游资源散点分布,缺乏旅游集散平台,资源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景区的周边没有配套旅游资源,没有抓住“全域”旅游体系的概念。与其他景区相对孤立,从川星村向北过东门河大桥后便没有了人行道,景区内外两级分化严重,景区内鸟语花香,景区外孤坟草地。所在位置仅有白蚬果园做依托,并没有适合外商休旅的场地。开发者应抓住东城区加快建设的背景,加快建设。
2.2受季节等时节影响明显
旅游业容易受季节等外在因素影响,农业乡村旅游更是如此,对农业资源的依赖较大,受农产品影响非常大,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等受季节等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巨大导致景区淡旺季明显,旅游有效运营期相对较短,需尽快打破季节瓶颈。
2.3缺少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
休闲农业公园的运营和管理是需要所有环节紧密连接的一个结合了科学、系统等多方面的综合过程。观察目前景区的发展可以发现,没有综合规划景区的专业管理人员,整体战略思维不足,没有资源整合成综合性的景区;也没有专业的农业相关人才,对景区所种植的各类作物没有根据习性、生长周期。生长季节等相关因素做好合理的作物种植分配,由于不合理的作物的种植分配导致景区进人冬季之后很多景点进人了低谷时期,游客数急剧下降,只能以“吃老本”的方式支撑到下次旺季到来。
2.4软硬件不匹配
园内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由于管理混乱,领导调动频繁等原因导致景区建设冗杂,服务设施参差不齐,既有独栋饭店旁边又有临时美食摊,视觉感受极不平衡。需要进一步的妥善处理。
2.5品牌营销存在缺失
一个商品如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品牌文化必不可少。该景区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其品牌文化但似乎又没有发展。在连云港市以外的知名度微乎其微。
3伊甸园景区的旅游发展对策
3.1加大政府资助和引导的力度
对外可招商引资,提高对园外环境的基础建设,不完善的设施会影响景区的品牌形象和收入,试想一下,你在园内坐着小火车缓缓前行,你看园外的大卡车呼啸而过。完善基础建设,是扩大景区形象的前提。与政府合作,依靠东城区加快建设的良好政策,联合伊云湖与潮河湾景区形成一个联合景区,实现“处处是景”的旅游风貌,彼此带动旅客流量,增加经济效益。
3.2打破季节壁垒,创新高效营收
旅游业常受季节的影响,农旅类更甚。如何在反季节进行创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可以在未开发的土地上种植反季节植物如腊梅,松柏等。游乐场可再进行扩建,可在美食广场附近建设相应的娱乐设施。旅游业也可由单一的观光游向多业态、多体验的休闲度假游转型。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与智慧化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探讨[J]. 楼国三.现代农业科技,2021(22)
[2] 朱小军,毛帅.江苏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的可持续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
[3]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潘方华.村委主任,2024(01)
作者简介:李云(1972-),男,江苏扬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