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陆雯婕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231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311100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困境以及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引言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性、通俗性以及即兴性,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生活文化而创作的。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含有一定的价值因素和传播价值。而基于传播学视阈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首先要得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增加其传播途径,有效带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宛如一部部鲜活的史书,记录着各民族从远古走来的足迹。古老的史诗吟唱,用韵律和节奏讲述着民族的起源神话、祖先的迁徙历程,让后人得以窥见先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活场景与精神追求。传统民间歌谣里,蕴含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如农耕民族的丰收歌、游牧民族的迁徙曲,都是对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真实映射。祭祀仪式中的音乐,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传承着民族的信仰与价值观,使民族的历史文化得以在世代传唱中延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
(二)民族情感与精神的凝聚纽带
音乐具有强大的情感共鸣与精神感召力。对于少数民族而言,音乐是表达民族情感、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在节日庆典、人生礼仪等重要场合,音乐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喜悦、悲伤、希望与梦想。它能够激发民族成员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精神风貌。
(三)艺术创新与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源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同时,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中,它也成为展示民族特色、促进文化互鉴的重要窗口。通过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丰富自身内涵,同时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贡献着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的困境
(一)现代化冲击下的文化断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许多少数民族年轻人涌入城市,追求现代化生活,导致传统生活方式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受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对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意愿不强。例如,一些传统的音乐技艺和表演形式,如古老的乐器演奏、复杂的唱腔等,因缺乏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许多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甚至濒临失传,导致文化传承出现断层。这种文化断层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延续,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构成了威胁。
(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其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然而,随着经济开发和旅游发展的推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遭受了严重破坏。例如,传统的村落格局被改变,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在古城建设中被拆除或破坏,导致文化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滥用。这种拆旧建新的现象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也影响了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传承。同时,民俗活动受到商业化干扰,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场景,音乐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流失。这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根基,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三)保护意识与传承机制的不足
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保护意识与传承机制的不足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有限,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例如,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尚未得到系统地调研和整理,形成文本性的资料以便后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专业人才短缺,缺乏系统传承规划,传承工作随意性强。社会层面,缺乏广泛参与机制,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传承活动多为自发零散,未形成合力。这种保护意识与传承机制的缺失,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道路上步履维艰,难以抵御外界冲击,亟需全方位改进与加强。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加强文化教育与传承意识培养
在教育体系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中小学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如结合民族故事讲述音乐起源,让学生从小接触并喜爱本民族音乐。高校则可开展深入研究型课程,培养专业人才。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图文并茂、案例丰富,让知识鲜活起来。社区教育方面,可组织老人向年轻人传授传统技艺,文化讲座邀请专家解读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培训活动则可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歌舞表演,全方位提升大众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让保护传承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二)创新传承方式与传播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创新传承方式与传播手段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键。首先,对传播内容进行创新,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合,如朱哲琴的《山顶》融合了藏族洛谐弹唱技法和鹰笛旋律,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精华,又吸引了现代听众。其次,创新传播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民族音乐改编成手机铃声、短视频等,吸引年轻一代关注。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在线音乐平台、视频分享网站建立专门的民族音乐频道,举办线上音乐演出和交流会,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传播范围。这些创新手段不仅提升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效力,还激发了年轻群体的创作热情,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三)推动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
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在创作上,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如在旋律中融入现代节奏,用电子乐器模拟传统乐器音色,创作出既具民族风又具时代感的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如与舞蹈、戏剧、影视联动,打造民族音乐剧、电影配乐等,拓展表现空间。跨民族交流上,组织不同民族音乐人合作演出,相互借鉴创作手法,举办民族音乐节,展示多元文化魅力。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守民族特色核心,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融合创新中不断生长,持续为文化繁荣注入活力。
四、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且形势紧迫。我们应从加强教育、创新传承方式、推动文化融合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挑战,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贡献力量,使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永续发展,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多彩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桐,王清涛.赫哲族民间音乐文化变迁与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3,(14):103-105.
[2]叶典.“一带一路”视阈下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究[J].黄河之声,2024,(07):168-171.
[3]石佳妍.浅析传播学视阈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J].中国报业,2022,(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