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长总动员”在幼儿园社会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王瑜

淳安县青溪新城幼儿园 311715

一、背景分析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重视家长资源的利用,对于拓展幼儿经验,加深亲子关系的亲近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审视:当下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缺失

随着大家对教育的关注,家园共育尤其觉得重要,学校让家长参与活动的频次越来越多,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但是每次活动家长积极性很高乐于参加,看上去热闹,实则完成指令性任务,让家园共育形成“礼尚往来”的现象,主要有:

1.家长主动参与少被动参与多。在现实中,现在家长的育儿观念在变新,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教养度都很强,家长很乐于参加,但学校在组织家长参与活动时,只是现定于亲子活动,学校让家长参与活动缺乏计划性,只是被动的被告知参与,么让家长的主动性不强。

2.家长为主体少教师为主体多。每次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都是按照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进行,家长也是被动做好,老师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需要在这里帮忙就在这里帮忙。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就是被老师牵着走。

(二)思考:“家长总动员”是助推幼儿社会游戏的有效路径

“家长总动员”,是利用家长资源的助推,弥补幼儿园教育的缺失,使家庭亲子互动转换成社会游戏的助推器,加快幼儿社会游戏的过程,助推游戏的深入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不仅能支持幼儿良好社会性的进一步提升,其价值体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充实园区教育留白。家长参与孩子活动越多,孩子的能力发展会更好,孩子的发展水平跟家长的参与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促进亲子情感交流。借助“家长总动员”活动的开展,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共同话题,会有共同的小目标,会根据话题来进行探讨和交流。

3.创新家园共育途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发挥每个家长的优势,充分融合家长的教育优势,发挥家长作用,保证家园共育的协同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家长总动员”运行路径设计

基于新城小集市的社会游戏场,开展集市“听证”、资源建立、分层培训、角色指导、大众点评、星级点评六个方面活动,具体实施操作如下图所示:

二、“家长总动员”的运行模式

(一)从“园内”走向“园外”--“小课堂”让“家长总动员”动起来

1.集市“听证”,凝聚合力点。

(1)集市小公告

我们将及时小公告以宣传海报或信件的方式发出,其中包括活动策划、角色指导、奖励机制等内容,让有特长有兴趣的家长参与报名,参与学校活动中来,共同规划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流程环节,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2)班级小沙龙

班级小沙龙是指各班级自行组织的关于集市话题而召开的小会议。小沙龙主题明确,氛围轻松,让有优势特长的家长自行报名参与,会议中会根据当下的困难话题商讨,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解决实际问题。

(3)园级小论坛

园级小论坛是基于集市小公告和班级小沙龙后,由班级推荐的家长代表参加的园级会议。要求家长有充分时间参与学校活动且有热心善帮忙,策划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本身的特长能支撑新城小集市活动的顺利开展。

2.资源建立,寻找共生点。

(1)开展招募活动

在班级小沙龙讨论之后,我们针对集市活动的内容进行公开的宣传、倡议和招募,让家长明白“家长总动员”成立的作用,它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每学期初我们发放《家长总动员报名登记表》,让家长自行报名,每年对“家长总动员”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让每个家长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内在需求。如:中班孩子XXX家长是社区工作人员,她的协调能力强,人际关系就处理的非常好,那我们就建议她参加园级顾问组,帮助园区一起协调各项事宜。

(2)建信息资源库

登记在册的家长信息,让后期活动能有效的联系和管理,同时,信息登记库也会记录家长参与活动时间和次数,每1个小时就可以获得一个奖章,以此类推,通过奖章的增加,不断促进其工作兴致,也为后面的奖励机制提供依据。

(3)制定工作流程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都不尽相同,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怎么样制定简单明了的工作流程图是最好的方式,让他们一看就能轻松上阵。

(二)由“观摩”走向“参与”--“小活动”让“家长总动员”实起来

1.分层培训,确定着力点。

层级培训能让家长短期内快速上手,能马上了解小集市的游戏特点,了解个场域岗位工作职责,熟悉工作流程,快速上岗。

(1)岗前培训,记录幼儿游戏

初级培训就是针对每季度新手期上岗前的岗前培训,主要了解新城小集市的岗位配置、角色人物等等,培训合格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上岗证”。

(2)就业培训,辅助幼儿游戏

就业培训即中级培训,主要是对上岗后的业务再次培训。在就业培训中,知道有哪些人物有哪些岗位,知道营业范围、文明用语、工作流程,也要知道如何能推销产品、招揽客人、快乐服务等等。

(3)提升培训,助推幼儿游戏

提升培训每学期一次,主要是针对小集市中行政岗位的补充。主要对集市的运作、场域的管理、临场突变等状况要随时能应变方面进行培训。

2.角色指导,展示风采点。

(1)小小打工人

家长通过培训结业后,各自认领岗位并上岗就业,活动结束后,店员会跟经理进行盘店反馈,争取下一次活动要有提升。

(2)神气小经理

神气小经理是店铺里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店铺的自主运营,负责指导该店的店员能积极工作、文明用语、推销产品,在过程中发现店内的小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倡导运营机制,让自己小店经营的更好。

(3)集市公务员

集市公务员就是对整个新城小集市人员岗位的的管理者,它是对小镇的日常管理职责细分和实践操作,他有观察、记录其他行为动作,可以对个场域人员有权限调整的人。

(三)由“被动”走向“主动”---“小激励”让“家长总动员”亮起来

1.大众点评,切入合作点。

(1)最美集市人

主要通过每月的服务时间、服务态度,创收营业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也可以自荐或者他们推荐评价。评选结果张贴在学校公开栏里,并在游客中心里也张贴,让优秀激励优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新城小集市活动中来。

(2)金牌小员工

新城公务员们和摊位的小小打工人以及小顾客们依据大众点评不同的点评方式对小小打工人进行点评后,每个摊位每月评选出1名金牌小员工。

2.星级点评,收获闪光点。

星级评选共有五星,主要根据服务时间的长短和服务热情度来评价,学期末,在星级服务中评选20名“优秀家长”,评选结果在学期末的园级小论坛中进行颁奖,以此来推动大家的凝聚力,也促动更多的家长参与活动。

三、实施成效

(一)“融”——提升了家长参与力量

通过一系列活动实施后,家长逐渐意识到孩子的游戏也可以有自己的参与。他们由原先的旁观者、干预者,变成了现在的支持者、参与者,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积极投身到亲子游戏中,能切身感受孩子的发展水平,引导、陪伴幼儿,在这其中做好言传身教,增强家庭教育信心,同时也逐渐感受到参与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日积月累中亲子关系比以前更融洽,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慢慢得到更新。

(二)“助”——丰富了幼儿游戏体验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的收获是最大的。他们从最开始的不会摆放物品,到后来的分类整理归类,从最开始的单一的交流,发展到后来多种角色人物的沟通,用愉快的语言协调工作,各个环节尽然有序。孩子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复制和模仿,生活经验逐渐提升,游戏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在孩子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交往行为、交往语言、社会技能、社会情绪等各方面都逐步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