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孙宜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与实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通过合理地构建“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而且还可以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满足他们的未来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的同时,可以促进高中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

引言:受高考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如果不提高重视度的话,必然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还会陷入困境之中,引发不良的后果。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及身心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来构建“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

高中生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进行学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高中生心理、观念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思想可以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在家庭和社会中,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和父母交流,进而也就能够为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1]。

(二)满足高中生心理需求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当前由于许多高中生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抑郁、焦虑等等,再加上这些学生不愿意与父母、老师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差,无法步入社会。对学生而言,校园和家庭是他们的主要活动轨迹,父母和老师们本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人,但是许多父母和老师却都变成了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状况对初中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而通过构建“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则能够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交流来共同应对学业困难,进而满足他们在不同方面的需求,促进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建立“家校社”联动课程

想要充分发挥“家校社”联动课程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第一,学校课程,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每周一组织升旗活动,由校长、书记讲话,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教诲,使他们能够怀揣梦想、勇往直前,进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第二,教师课程,也就是通过主题班会、教育讲座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来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从而解决高中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第三,家长课程,积极组织家长参与讲座、论坛等教育活动,从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第四,社区课程,也就是加强与社区合作,共同建立面向高中生的社区课程,如心理社团活动等,以此来发挥社区的作用,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2]。

(二)定期组织“家校社”交流活动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及典型案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然后组织“家校社”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够发掘学生最真实的一面,促进他们积极向下的面对生活。例如,由学校带头,引领家长、社会共同组织有关“人生理想”的主题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增设答题和游戏活动,让父母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自己距离理想的距离。此外,教师也要围绕主题活动作出总结,用肯定得的方式来疏理自己的思绪,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3]。

(三)建立“家校社”联动平台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家长、学校及社会的交流方式。为此,学校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可以凭借互联网技术构建“家校社”联动平台,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进而确定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向学生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匿名填写内容,并借助家校社联动平台来与家长核实情况,从而与社会共同合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方案,改善高中生的消极心理,使其可以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4]。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通过与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蒙淑芳. 家校共育视角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6): 33-35.

[2]刘冬玲, 陈豪, 任美洁, 卜馨怡.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24, (26): 45-48.

[3]胡静静. 积极心理学框架下高中生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 教育观察, 2024, 13 (26): 8-10+14.

[4]崔文倩. 玩转“幸福盲盒” 打卡“幸福周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设计与实践[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25):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