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曹学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学苑小学

摘要: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构建趣味课堂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举措。本文深入剖析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内涵与价值,通过分析传统数学课堂的不足,依据新课标要求阐述趣味课堂构建的理论基础,详细探讨情境创设、游戏融入、实践活动开展、多媒体运用等多元构建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展示其实施成效,最后提出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起着奠基作用。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构建趣味课堂成为必然趋势,它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吸引学生主动投身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开端。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单一

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依赖讲授法,照本宣科讲解数学概念、公式与例题,学生被动聆听,缺乏主动参与机会,课堂互动性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厌倦情绪。

(二)情境脱离现实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部分教师虽创设情境,但往往虚构简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学生无法真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难以建立知识与实际的关联,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受限。

(三)忽视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节奏统一,任务难度划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基础水平的差异,导致部分基础薄弱或学习节奏较慢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内涵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核心,依据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协同发展。

(二)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趣味课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实践活动等,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同化与顺应新知识,构建个性化数学知识结构,契合建构主义学习观。

加德纳提出人类存在多种智能,如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如数学游戏、实践操作、多媒体展示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智能参与学习,满足不同学生智能优势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当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元素,如趣味故事、竞赛游戏等,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数学。

四、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解 “百分数的应用” 时,教师可引入商场打折促销情境:“同学们,商场在换季时,一件衣服原价 200 元,现打七五折出售,你们知道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吗?这其中就隐藏着百分数的知识哦。” 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自然引出百分数的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探究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水电费支出情况,计算各项费用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并分析如何节约水电开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百分数知识,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二)融入数学游戏,增添课堂活力

课堂上组织数字接龙游戏,教师给出一个数字,学生依次说出下一个数字,要求运用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运算,如教师说 3,学生 A 说 6(3 + 3),学生 B 说 12(6 × 2)等。该游戏能快速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与思维敏捷性。

定期开展数学竞赛,将学生分组,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环节,题目涵盖数学概念、计算、应用题等。竞赛内容紧扣教学进度,获胜小组给予小奖品奖励。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复习知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课堂充满激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动手能力

在学习 “长度单位” 后,组织学生测量校园内的花坛长度、旗杆高度、教室门窗宽度等。学生分组使用卷尺、米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汇报。活动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深化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合作交流与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 “几何图形” 时,让学生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几何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图形特征,理解面与棱的关系,通过亲身体验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象化,提升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呈现

对于 “圆的面积推导” 这一抽象难点,利用动画软件将圆分割、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动态展示,配合教师讲解,学生能清晰看到圆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原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制作或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如介绍数学史上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谜题解答等,供学生课后自主观看。微课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既能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五、结论

基于新课标理念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游戏、开展实践活动、巧用多媒体资源等策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课堂沉闷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之路点亮明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相关注意事项,持续探索创新,定能打造出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显著的趣味课堂,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