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实践研究

作者

田静

锦州开放大学 121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图书馆运营中越来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策略与实践应用,分析其在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图书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与实践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逐渐向信息化转型。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研究其优化与实践,有助于图书馆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

(一)功能多样化但存在短板

当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了图书采编、读者借阅管理、资源检索等多种功能。以国内某大型图书馆为例,采编系统能高效处理新书的录入、分类与编目工作,借阅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读者借阅信息,方便图书流通管理。然而,部分系统在功能整合上存在不足,如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交互不畅,导致工作流程衔接不顺畅,影响管理效率。

(二)技术架构不断更新但兼容性问题凸显

为适应技术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不断升级,从传统的C/S架构逐渐向B/S架构转变,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在升级过程中,新系统与旧有设备、软件的兼容性问题突出。一些图书馆因旧设备无法适配新系统,不得不提前淘汰,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差异也给数据整合带来困难。

(三)用户体验有提升但仍需改进

在用户体验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了一定进展。读者可通过网络进行图书检索、预约和续借,部分图书馆还开发了移动应用程序,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服务。但部分系统界面设计不够友好,操作流程复杂,尤其是对老年读者和初次使用的读者不够友好,导致用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意义

(一)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优化后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图书馆业务流程迈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图书采编环节,借助先进的自动化工具,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和录入图书信息,自动完成分类、编目等复杂工作,大大缩短了采编周期。以往人工采编一本图书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久,现在通过优化后的系统,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借阅管理方面,自助借还设备与系统的联动,使读者借还书无需人工干预,整个过程在几十秒内即可完成,极大地减少了借阅等待时间,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功能拓展和用户体验优化为读者带来了更个性化、便捷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历史、检索记录等信息,系统可以精准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当读者登录系统时,就能看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书籍推荐,节省了查找书籍的时间。图书馆还通过优化移动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访问图书馆资源,在线阅读电子书籍、查阅文献资料,甚至可以远程预约线下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

(三)促进图书馆发展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图书馆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优化后的系统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数字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使图书馆在众多信息服务机构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竞争力。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具备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读者,满足他们对数字化、便捷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信息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的策略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整合与拓展

首先,打破模块壁垒,统一数据管理: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各功能模块常各自为政,数据流通不畅。通过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将图书、读者等关键信息集中管理,能消除数据孤岛现象。以某大型图书馆为例,整合前采编、借阅、检索模块数据相互独立,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一致。统一管理后,采编录入的新书信息能实时同步至借阅与检索模块,确保读者随时获取最新馆藏数据,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其次,拓展数据分析功能,助力决策制定:增加数据分析功能,挖掘读者借阅行为、资源利用等数据背后的价值,可指导图书馆科学决策。通过分析借阅数据,若发现某时段内科幻类图书借阅频率高,图书馆可针对性增加该类图书采购量,优化馆藏结构,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技术升级与兼容性优化

首先,紧跟技术趋势,升级系统架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需及时升级技术架构。从传统的C/S架构向B/S架构转变,能增强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如某高校图书馆升级后,用户无需安装专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能访问系统,实现跨平台使用,提升了系统的适用性与便捷性。

其次,兼顾兼容性,减少升级损失:在系统升级时,考虑与现有设备、软件兼容性至关重要。采用中间件技术,能实现新系统与旧设备、软件间的数据交互与协同。某公共图书馆升级系统时,利用中间件技术让新系统与旧自助借还设备无缝对接,避免了设备更换成本,确保了服务的连续性。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用户界面与操作流程的优化

首先,以用户为中心,优化界面设计:优化用户界面,应秉持简洁直观原则。简化操作流程,能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如一些图书馆APP采用简约设计,将核心功能突出展示,借阅、检索等操作步骤大幅简化,用户操作效率显著提升。

其次,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界面与引导。为老年读者设置大字体、简化功能模块,方便其操作;为专业读者提供高级检索功能,满足其深入查找资料的需求。开展用户测试,收集反馈,持续改进系统,可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通过功能整合、技术升级和用户体验优化等策略,图书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03):115-121.

[2]王丽.基于用户体验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21(18):98-104.

[3]张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升级与应用探索[J].情报探索,2020(10):107-113.

田静

1978年12月,女  ,汉 ,辽宁锦州 ,本科,馆员 ,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