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作者

方丽华

杭州富阳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1140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标准提升,风景园林施工质量已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目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景观的耐久性和观赏价值。施工组织缺乏科学规划,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探索新型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对提升园林工程品质和可持续性具有现实意义。

1 风景园林施工的基本原则

风景园林施工是以生态优先为根本前提,遵循自然规律与美学法则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施工全过程必须坚持尊重场地原生生态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群落,通过最小干预实现最优景观效果。功能性原则要求各类景观要素的配置必须满足使用需求,合理划分动静分区,确保游憩空间与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艺术性原则强调通过植物造景、地形塑造、小品配置等手法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序列,注重季相变化与空间层次的和谐统一。可持续性原则体现在材料选择上优先使用本土化、可再生资源,施工工艺注重节能环保,建立可循环的水系统和生态系统。安全性原则要求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园建设施结构稳固,植物种植符合规范,水电系统运行可靠。经济性原则倡导通过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控制建设成本,提高维护管理的便利性。整体性原则强调各景观要素的系统协调,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比例均衡,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的风格统一。地域性原则要求体现地方文化特色,采用乡土植物材料,传承传统造园技艺,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时效性原则注重施工组织的科学安排,把握植物最佳栽植时机,确保景观即时效果与长期效益的平衡发展。

2 风景园林施工现存问题剖析

2.1 设计与实际施工差异

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脱节导致景观效果大打折扣。设计师往往缺乏对场地实际条件的深入了解,设计方案难以落地实施。施工过程中频繁变更设计造成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地形塑造与设计标高存在偏差,影响整体排水系统和景观视线效果。植物配置方案因市场苗木供应不足被迫调整,破坏原有景观空间层次。硬质景观的材质替换导致风格不统一,降低景观艺术价值。水电管线布置与景观元素冲突,后期返工影响工程品质。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导致施工工艺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如曲面铺装难以精准放样。各专业图纸交圈不严密,施工现场常出现各工种相互制约的情况。这种脱节现象使项目难以达到设计初衷,影响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

2.2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劣质材料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景观效果。石材强度不足导致铺装面层开裂破损,增加后期维护成本。防腐木处理不达标,短期内出现腐朽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涂料耐候性差致使景观小品褪色剥落,影响视觉美观。灯具防水性能不良,电路系统故障频发,影响夜间景观效果。给排水管材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系统渗漏和堵塞问题。种植土理化指标不合格,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钢结构防锈处理不到位,锈蚀污染周边环境。铺装粘接材料性能不稳定,出现空鼓脱落现象。复合材料环保指标不达标,释放有害物质影响生态环境。这些问题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影响景观品质和使用安全。

2.3 施工人员专业不足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着园林工程品质提升。技术工人缺乏专业培训,难以掌握新型施工工艺要点。放线人员读图能力不足,导致景观元素定位偏差。铺装工人技术不规范,造成接缝不均匀和平整度差等问题。水电安装人员不熟悉景观特殊要求,管线布置不合理。苗木种植人员缺乏植物生理知识,栽植深度和土球处理不当。管理人员缺乏统筹协调能力,施工组织混乱效率低下。质检人员专业技能欠缺,难以及时发现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团队对新材料新工艺接受度低,阻碍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这种专业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施工精度和工程品质,增加质量隐患和返工风险。

3 风景园林施工的优化措施探讨

3.1 加强设计施工衔接

建立全过程协同机制是确保设计落地的关键措施。推行设计师现场交底制度,对复杂节点进行三维技术交底。实施施工图会审制度,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多方联合审查图纸。建立BIM 协同平台,实现各专业模型整合与碰撞检测。开展设计回访活动,设计师定期赴现场指导重点环节施工。制定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规范变更流程和技术论证要求。实行样板引路制度,关键工艺先做样板段经确认后推广。组建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特殊工艺开展专项设计深化。建立设计施工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施工进展与问题反馈。推行可施工性评审机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设计误差,提高施工精准度,确保景观效果符合设计预期。

3.2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构建全过程材料管控体系是保障工程品质的基础。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实行材料源头追溯管理制度。制定材料进场验收标准,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推行材料封样制度,进场材料与封样样品比对验收。实施见证取样制度,关键材料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复验。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记录每批次材料的应用部位和数量。设置材料暂存专区,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保护。实行材料使用审批制度,未经检验合格不得投入使用。开展材料质量专项检查,定期抽查现场材料质量状况。建立材料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追踪。完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及时退场不合格材料并记录在案。这套管控体系能有效杜绝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确保景观工程材料品质。

3.3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打造专业化施工团队是提高工程品质的核心保障。建立分级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开展差异化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关键工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组织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实操竞赛提升工人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工艺专项培训,促进施工方法创新升级。实施师徒传承制度,经验丰富的技师带领新人成长。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整理发布典型施工案例和工艺要点。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借鉴优秀项目的管理经验。推行继续教育制度,技术人员每年完成规定学时培训。建立技能等级评定体系,将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和规范操作习惯。通过这些措施持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结束语

风景园林施工优化需要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并重。通过以上举措,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和环境效益。未来应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实现景观效果、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丘卓华 . 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2):229-231.

[2] 王晓婷 . 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对策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5,(12):232-234.

[3] 胡强 . 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控制及重点技术把控 [J]. 居舍 ,2025,(03):141-144.

[4] 苏位, 陈宏, 梁永发.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绿色中国 ,2025,(01):70-72.

[5] 叶水建 . 城市风景园林施工的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 [J]. 房地产世界 ,2024,(24):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