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苏佳睿
厦门市后田学校 福建厦门 361100
作者简介:苏佳睿(1997.11-),男,福建厦门人,汉族,厦门市后田学校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越来越被重视。传统教学里学生总是被动学知识,缺少自己提问和探索的能力。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不只是数学学习的动力来源,还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关键。现在随着教改推进,怎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变成小学数学课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对策
传统教学方式总是注重在知识灌输和解题方法训练,却很少关注怎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结果就是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没有主动提问和深入研究的动力。不过随着教育观念改变还有课改推进,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关键。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可以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让他们学会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都是很重要的基础。
一、构建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大环境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像是播下智慧的种子,等着它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好环境。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个单元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了,而是变成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通过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亲自去动手,用剪刀和纸张裁剪出各种形状的图形,之后在小组里讨论这些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学生们不再惧怕犯错,因为他们明白,每一次尝试都是朝着真理前进的一步,教师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就算是那些看上去稚嫩或者偏离主题的疑问,也都被当作是他们思维火花的闪现。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领域,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好像为学生建造了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数学与生活的交汇之处,感受到知识的温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例题讲解,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们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通过模拟购买商品、计算价格的过程,很自然地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个情境里,学生们不但要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还得考虑商品的折扣、满减等促销活动,这无疑提升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欲望和求知欲望[1]。
要让情境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卡片,像“苹果每斤3.5元”“牛奶每盒2.8元”等,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自由组合来购买商品,在计算总价时,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比如小数点的对齐、进位的处理等,这些都是小数乘法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过在模拟购物的情境里,这些问题不再是枯燥的数学题目,而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他们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去解决。借助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学会了怎样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培育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三、设计启发性教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这片广阔天地里,启发性教学问题就如同明亮的星星,引领着学生去探寻知识的神秘之处,激发他们思维碰撞出火花,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每一个章节都包含着很多启发性元素,等待教师去发现并且设计利用,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深入进行探究。
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来说,传统教学方式常常把重点放在角的定义、分类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上,然而启发性教学更看重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去领会,教师可设计出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我们都清楚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那么,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要是我们只变动射线的一端,而让另一端保持不动,这个角的大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挺简单,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它引领学生从动态的层面去理解角的变化规律。
要想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一变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的角的变化过程,画面里一条射线保持不动,另一条射线慢慢移动,随着射线移动,角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着,眼中露出好奇与探索的神情。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当射线向外移动时,角变大了, 当射线向内移动时,角变小了,那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们在问题引导下,开始主动思考并积极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变化规律,用数学眼光审视世界,在此过程中他们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还学会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探究未知。
四、鼓励合作学习与讨论
在小学数学的领域当中,合作学习跟讨论就好像是一股清澈的泉水,它滋润着学生们那充满求知渴望的心田,激发起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拿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不过这样的挑战能给合作学习和讨论创造很大空间,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组安排不同任务,像研究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和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等。这种分组学习,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学习活动,还可以推动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
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要一起去面对遇到的问题,依靠讨论、交流,还有辩论等方式,寻找出答案,就好比在探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它的结果可用分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马上就引起了小组里其他成员的思考。有的学生是从除法的定义着手,尝试用直观的方式去解释这一现象, 有的学生则是通过举例,利用具体的数字来验证这一关系,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的理解慢慢变得深刻,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五、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在小学数学这个范围广阔的领域之中,批判性思维好似一把锐利的宝剑,它可协助学生砍断思维上的束缚,去探寻知识那无尽的可能性。比如说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都清楚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要是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比1,它们所走过的路程之比就一定也是2比1吗?”这个问题看起来挺简单,实际上有着暗藏的深意,它需要学生去掌握速度、路程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还要拥有批判性思维去研究这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他们察觉到速度之比并不能直接决定路程之比,毕竟路程还会受到时间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学生们可设计实验,通过模拟不同速度下物体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时间和路程,之后做比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还学会了怎样质疑常规,利用实验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之处。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教师多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爱提问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化教学方面的改革,找到更多培养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为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时代学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1):3.
[2]陈钱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