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浸润引航视域下高校党建宣传“1+6”新模式研究
朱仙颖 谭政
广东佛山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如何根据青年特点做好青年的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题。当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理论宣讲方面存在形式较单一,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结合学生的情况积极探索通过成立朋辈宣讲团“轻工青年说”,通过朋辈的力量,用他们的过往历程、有益经验、热心奉献的精神和知识技能来开展理论宣讲和实践分享,传递青年声音,凝聚青年力量。
一、高校党建宣传“1+6”新模式构建
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是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其宣讲主体是青年,宣讲受众也是青年。学院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组建以党团学生骨干和新生学长为主要成员的“轻工青年说”朋辈宣讲团,通过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宿舍、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和实践分享,传递青年声音,凝聚青年力量,用青年视角去思考、用青年话语去宣讲、用青年力量去服务,不断增强青年理论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穿透力,有助于用青春的声音传递理论,用朋辈的力量引起共鸣,切实推动大学生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破解基层理论宣讲服务青年学生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本文主要以党建理论知识学习为中心,从学生跟班制、党建知识进社区、深入学生班级宣讲等六个方面为抓手构建高校党建宣传“1+6”新模式。
(一)学长跟班制巩固理论学习基础
新生学长作为朋辈宣讲团成员,同时作为新生接触最多的学生,对新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学长跟班制,即在大一一年期间学长需要跟班进行晚修,通过跟班晚修时间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心得分享、组织集体学习《青年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活动等全面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宣传贯彻和学习好党的理论知识,巩固学习基础。
(二)党建知识进社区创新理论宣讲方式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院积极开展“党建知识进社区”为主题的“一站式”育人社区活动,通过宣讲团成员深入学生社区,分别到男生和女生宿舍,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让广大青年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活动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教育成效显著。
(三)深入学生班级宣讲达到学习全覆盖
学院设置常规性理论宣讲制度,通过每周三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组织各班团支部书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宣讲,宣讲内容结合当前的理论学习热点开展,带班辅导员老师负责跟进和指导,确保宣讲全覆盖,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比赛
学院每学期开展一次“我是宣讲员——党建知识微宣讲”比赛或者是微视频大赛,通过现场或者录视频的方式讲通讲透党建知识或者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宣讲员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不断创新宣讲方式,让宣讲更深入,贴近现实和生活,入脑入心,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
(五)榜样先进事迹分享创新宣讲内容
榜样引领成长。通过宣讲榜样的力量,将理论学习内容融入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宣讲内容,贴近学习和生活,学院积极开展每年的“十大先锋”榜样人物评选活动,并结合当前的理论学习要求宣讲获奖同学的优秀事迹引导全院同学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当代优秀大学生,如开展“党的二十大,十大先锋有话说”主题宣讲活动,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通宣讲联络渠道,创新性开展点单式、沉浸式的理论宣讲,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六)融合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达到宣讲具体化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本土不同时代精神的汇集,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为使党史内容宣讲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宣讲团积极挖掘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三谭”纪念馆和铁军公园,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拍摄成视频进行公众号等学习转播,因地制宜,融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二、新模式构建的工作成效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提升
学院从朋辈角度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优秀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对身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成效更明显,学院青年大学习参学率排在前列,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都有一定的提升。
(二)学生骨干的理论素质和宣讲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学生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宣讲的课程筹备和开展,努力成为党建知识和党史故事的最佳宣讲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极大提升了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院各方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成党团工作品牌
项目刚启动并经过一年的实践,目前已经成为学院党团工作特色品牌,接下来学院也将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并积极申报创建样板党支部,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发掘特色优势,服务立德树人。聚焦思想引领,突出政治建设,推动青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努力打造党团工作品牌。
二、新模式构建的工作启示与思考
(一)宣讲内容应贴合实际,引起同学们共鸣
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在开展理论宣讲时需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引领作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地参与到思政教育系列活动之中。在理论宣讲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深入到大学生在校园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站在学校的角度出发,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开展前可以通过组织问卷调研或者班团干部代表座谈会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关于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核心来对宣讲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宣讲形式应灵活多样,焕发理论宣讲活力
为了充分展现理论宣讲的蓬勃生命力与吸引力,宣讲团队需持续探索并创新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在朋辈引领的理念指导下,应积极倡导同学间的互动学习、交流与分享,鼓励每位成员根据自身特长与优势,生动传播党的科学理论与先进思想,以此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宣讲活动的实效性与影响力。另外,宣讲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要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所不同,巧妙融合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宣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宣传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易班APP建立学习讨论组、上传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来进行理论学习和宣讲,同时也可以结合一站式社区建设将理论宣讲下沉到学生社区,如开展“党史知识进寝室”等系列活动,促使同学们在宿舍就能够全面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宣讲和学习成效。
(三)健全相关机制,确保理论宣讲成效
在朋辈引领的角度下,宣讲团所开展的宣讲内容虽然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但是缺乏长效的运行及反馈机制。学校及学院层面需加大对宣讲团的运行和反馈机制建设的重视,同时也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相关部门,选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建立专项资金支持,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宣讲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学生组织或者社团来开展此项工作。每次宣讲结束后,宣讲团要收集开展宣讲后的意见或者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宣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增强理论宣讲团的宣讲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