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教学模式的《电工技术》课程研究探讨
刘迪 王成刚 刘陵顺 邢磊
海军航空大学 航空基础学院 电工基础教研室 山东烟台 264001 海军航空大学 教研保障中心信息技术室 山东烟台 264001
中图分类号:G420
引言
成果导向教育 (OBE) 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重构教学体系以预设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目标导向意识,最终确保预期教育成效的系统性达成。现如今,国家对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技术》课程是电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虽然《电工技术》课程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比较强,但是存在岗位指向不强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2]。因此,教研室聚焦人才培养方案,基于 OBE 教学理念,将《电工技术》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群中,使各课程同向而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能力,形成育人合力。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工技术》课程分析
《电工技术》课程在我校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课,是电工类专业学生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每堂课的所讲授的内容较多,授课的进度较快。该课程的理论学时较多,而实验学时较少,学生容易产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想法,忽视了实验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合现在的教学,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主场,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代替单向灌输,要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脑子在课堂上真正转起来 [3-5]。
2 基于OBE 理念下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OBE 教学理念使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知识,提高认知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思路,教师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辅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双向交互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建立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质量评估体系,将学生学习成效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确保每位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和提高,努力培养出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电工技术是由电路理论、电气设备、供配电技术、安全用电、电机拖动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在生产、生活、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直流电路、动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模式,成果导向教育 (OBE) 体系聚焦能力培养,通过构建“问题分析 - 知识运用 - 实践创新”的链条,系统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问题处置能力。教师将成果导向教育 (OBE) 模式在《电工技术》课程中应用,学生能够应用电工技术、电路、变压器和电机、电机控制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电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熟悉操作电工仪表,例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建立起实际的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运用 OBE 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结合《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都可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授课工程中。例如:介绍国内电力发展现状、智能电网、芯片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讲到基尔霍夫定律时,介绍当时的基尔霍夫只有 21 岁,与学生年纪相仿,正值奋斗的青春年华。年轻无极限,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潜能,勇敢实现自己的梦想;讲解电源等效变换时,介绍等效的过程即是改变电路结构、组成形式,但保证电路端口特性不变,把复杂电路化简实现电路问题的简化与求解,引导学员处理实际事务时要善于抓住本质,删繁就简、不拘形式,有利于解决问题;讲解变压器和电机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意识到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要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电工技术》课程中运用 OBE 教学理念,还要做到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雨课堂、翻转课堂、分组研讨等。课堂教学要想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必须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适合现如今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可以采用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雨课堂,教师将课件事先上传到雨课堂上,学生用平板电脑登录雨课堂,提前观看教师发的微课视频,看完还能做几道选择题测试理解程度,系统会自动标记哪里没学会。上课时学生直接在平板上做题,例如用虚拟电路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教师能实时看到全班答题进度和正确率。系统会自动整理错题本,学生可以反复练习薄弱环节,教师也能通过数据分析调整教学重点。教师还可以以戴维南定理为例设计翻转课堂。电路图如图 1 所示,要求学生求解流过电阻 R3 的电流 I3 ,第一步:将负载 R3 的支路断开,求断开支路的开路电压;第二步:将有源二端电路从原电路中分离出来,将其中的所有电源都置零,置零的方法是:将理想电压源用导线短路,计算出等效电阻;第三步:等效后的电路是由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组成的,理想电压源的电压是第一步所得到的开路电压,电阻是第二步所得到的等效电阻,再将开始断开的负载接入电路,在最后所得到的单回路电路中求出电流 I3∘ 。学生三个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所在组的讨论结果,老师针对每组提出的方案做最后的总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驱动力,通过戴维南定理实验构建理论验证与实践创新的双向通道,学生在搭建等效电路,对比理论值和实测值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上述考核模式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实验能力的考核,覆盖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6-8]。
3 基于OBE 教学理念下的《电工技术》课程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的时候,经常把理论内容当成学习的主要途径,而把实验课的学习当作辅助,这样会导致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实际上理论和实验同等重要。根据 OBE 教学理念,区别于理论教学,现代实验教学应聚焦三大能力培养;(1) 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能力;(2) 仪器设备操作与工艺实现能力;(3) 实验数据解析与工程优化能力;形成“设计 - 实施 - 优化”的能力闭环。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实验电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能正确选择实验设备,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电路验证电路定理的正确性;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合理的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还要不断关注国内外电工技术的前沿知识和科技,将新的知识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确保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在高校中实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践行工程教育的有效方式,但是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一环。
在传统实验教学的知识传递模型中,教学主体误将教材内容的解构过程等同于能力培养目标,导致实验教学存在“知识输入过剩”与“实践产出不足”的现象。
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工设备的能力,独立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区别于现代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往往预设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获取知识技能,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缺陷。教学设计并未将能力培养方法纳入规划体系中,导致学习者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在基于 OBE 模式的实验教学设计中,强调产出导向,目的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能力[9-10]。
依据 OBE 教学理念,对所开设的电工技术实验课进行优化,分为基础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体系,其中基础实验与应用创新实验形成有机衔接,前者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能力培养,后者则指向知识迁移与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发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能力,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还能创新实践。基础实验和应用创新实验是紧密关联的,基础实验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基础型实验包括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观察RC 电路的充放电过程、验证 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等,这些实验只要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操纵实验设备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创新和设计。验证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设计型实验是在基础型实验之上对所学知识的再应用和再拓展,通过该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真实地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实际应用,通过该设计型实验,有效促进理论认知向工程能力的转化。实验过程中形成的认知驱动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在提升工程问题解决效能的同时,深化对学科原理的系统性理解。这个设计型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特别是电路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更加主动学习,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基础型、验证型和设计型阶梯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11-12]。
4 结论
将 OBE 教学理念融入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向学生提高了不同方向和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 将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显著提高《电工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出更具有岗位适应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长龙, 李莉, 贾宏葛. 基于OBE 理念树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构建及达成途径[J].高分子通报 ,2020(4):71-75.
[2] 单明广 , 钟志 , 于蕾 .OBE 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电子技术类课程为例 [J]. 专业与课程建设 ,2021(3):51-54.
[3]张薇薇.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物联网技术,2020(10):110-112.
[4] 赵玲峰 , 杨剑冰 , 邓炯 . 基于 OBE 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电子版 ),2020(13):21-23.
[5] 朱方 , 黄勇 , 戴竹青 . 高校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7):124-125.
[6] 李金玲 , 李华新 . 工程教育视阈下基于 OBE 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9):36-37.
[7] 陈梨芳 . 基于专业需求的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1):62-64.
[8] 许海英 , 蒋林 , 张培志 .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电工电子技术”导学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科教导刊 ,2019(21):130-131.
[9] 苏芃, 李曼丽 . 基于OBE 理念 , 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以清华大学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2):129-135.
[10] 陈悦 .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的思考 [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7(4):89-91.
[11] 瞿晓 , 孙月兰 , 郑玉珍 .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J]. 高教学刊 ,2021(16):139-143.
[12] 黄诗浩 , 孙钦钦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J].福建电脑 ,2019(2):109-110.
[13] 刘冉冉 , 徐鸿翔 , 贝绍轶 . 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与实施—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3(02) :26-29.
[14] 杨长龙, 李莉, 贾宏葛. 基于OBE 理念树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构建及达成途径[J].高分子通报,2020(04) :71-75.
[15] 许海英 , 蒋林 , 张培志 .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电工电子技术”导学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科教导刊,2019(21) :130-131.
[16] 杨章勇 , 尹向累 , 何勉 .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 [J]. 河南教育,2015(12) :23-25..
作者简介:刘迪(1983—), 男,汉族,山东莱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