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陶海霞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卫生院
【摘 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3.7月-2024.7月间收治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信封法分组,信封内写有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组内30例患者),信封内写有个性化心理护理为研究组(组内30例患者),比较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情况以及血压指标变化。结果:经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较于护理前直线下降,而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P<0.05;血压指标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指标水平降低,而两组对比更低的为研究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调节患者情绪,稳定患者血压,值得借鉴。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高血压;心理情绪;血压指标
众多慢性疾病当中高血压十分常见,对患病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如果不加以干预,患者的血压持续处在增高状态,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因该疾病无法根治,且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一些患者患病后失去生活和治疗的信心,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加重,这对于疾病控制部分不利,且不良情绪也容易导致血压异常增高[1]。对此,除常规疾病控制以外,还需经有效护理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措施,可解决患者个体心理问题,提供高效的心理护理服务。故研究中将收治高血压患者为例,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血压指标、心理情绪指标的影响,下文为研究得到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7月-2024.7月为患者纳入的研究时间,从中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患者60例,信封随机分组法,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女:16/14,年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别为55岁、78岁、(70.36±5.20)岁,研究组男/女:17/13,年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别为56岁-77岁、(70.40±5.17)岁,经对比一般资料能够知晓,P>0.05,可入组对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研究组基于此,额外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心理情绪评估:护理人员和患者初次接触时,经沟通评估出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结合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2)个性化心理护理实施:对于轻微焦虑、抑郁、不安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先要建立利于交谈的环境,教会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的方法,或指导患者在情绪状态不佳时听音乐、看报纸、看电视剧等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状态。护理人员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告知患者你最近的血压控制效果特别好,请继续努力,同时也要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期间可为患者讲述一些成功控制血压的案例,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会利于疾病管理。护理时可采用引导患者正向冥想的办法,让患者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控制血压后疾病表现全然消失。(3)总结心理护理成效:要经观察总结患者情绪恢复情况,如果仍然未能改善,要调整心理护理方案,并邀请患者家属好友多提供社会方面的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对心理情绪对比,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分数低则说明不良心理情绪越轻微;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
1.4 数据处理
SPSS26.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 %)表示,提供t值、χ2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心理情绪
于护理前对比SDS、SAS可见P>0.05,护理后各指标评分降低,而研究组相对较低,P<0.05,见表1。
2.2 血压
舒张压和收缩压护理前对比结论,P>0.05,护理以后各指标均为研究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风险较高,属于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因素。为保障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要主动控制血压,尽可能降低疾病对机体组织的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并且,因疾病的影响,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长期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对患者疾病治疗以及血压控制有不利影响。对此,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2]。本次研究结论也证实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患者血压趋于稳定,情绪状态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建议护理高血压患者时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既能够调节患者情绪,又可以控制血压平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席赛男,高翔翔,胡加燕.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J]. 心理月刊, 2022, 17 (21): 180-182.
[2]张崇兰. 个性化积极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J]. 心理月刊, 2021, 16 (18): 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