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项目式学习在“比例”大单元中的应用

作者

曹君海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小学校 400037

项目式学习(PBL)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教材中包含多个与“比例”概念相关的知识点,如“小数的意义”“乘除法的关系”“条形统计图”等。这些内容不仅是后续学习“比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本文将以西师大版四年级教材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相关概念,并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与“比例”大单元的契合点

“比例”作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对关系与变化规律。虽然西师大版四年级教材并未单独设立“比例”单元,但教材中多个知识模块已为其学习铺设了认知基础。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单元中,学生通过认识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初步建立起“部分与整体”的思维模式,这正是比例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在“乘除法的关系”部分,学生通过探索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比例中“倍数”与“等比例变化”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以其真实情境和任务驱动的特点,为“比例”相关知识的教学提供了理想载体。通过设计“设计班级零花钱使用计划”“制作校园植物生长统计图”等生活化项目任务,教师可以将原本分散的小数运算、乘除法应用、数据统计等知识点有机融合。

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主题设计的系统化构建

基于西师大版四年级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项目主题,形成从个人生活到校园环境再到家庭社会的完整学习链条。"我们的零花钱计划"项目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切入,要求学生对班级同学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计算平均数来了解整体消费水平,并运用小数运算和乘除法知识分析各项支出的占比关系,最终提出个性化的消费建议。这个项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技能有机结合。"校园植物生长观察员"项目则将学习场景扩展到校园环境,通过长期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生命成长中的数学规律。学生需要运用测量工具获取精确数据,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生长趋势,并运用小数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生长速度的比例关系。"家庭节水行动"项目进一步拓展到社会责任层面,通过记录家庭用水数据、计算人均用水量等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二)项目实施步骤的科学化安排

以"校园植物生长观察员"项目为例,其实施过程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完整闭环。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通过抛出"哪种植物生长最快"和"生长速度关系"这两个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明确项目的学习目标。知识铺垫环节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和运用已学的"小数的意义"和"条形统计图"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数据收集阶段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时间的安排、数据记录的方式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期一个月的持续观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更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数据积累的重要性。数据分析阶段是项目的核心环节,学生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可视化呈现,这个过程既巩固了数学运算技能,又培养了数据分析思维。最后的成果展示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要求学生用统计图说明植物生长的差异,并尝试从光照、水分等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

(三)项目评价的多元化体系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必须突破传统单一分数评价的局限,建立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数据收集的严谨性、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等方面,通过观察记录、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动态评估。成果评价则着眼于项目产出的质量,如统计图绘制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结论推导的逻辑性等,这部分评价可以采用量规评价法,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反思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独具特色的环节,通过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日志,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不仅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三个维度的评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三、结论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比例"相关概念的教学开辟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本研究以西师大版四年级教材为蓝本,通过系统设计"零花钱计划""植物生长观察""家庭节水行动"等生活化项目,验证了项目式学习在帮助学生建构比例概念网络方面的显著成效。展望未来,我们建议从三个方向深化研究:一是开发更多融合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如"校园绿化设计""班级运动会策划"等,进一步拓展数学应用的广度;二是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项目学习模式,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和可视化工具提升探究效率;三是建立更完善的项目学习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这些探索将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琴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4,(34):144-147.

[2]胡全会.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4):35-37

[3]邹磊.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集美大学,2024.DOI:10.27720/d.cnki.gjmdx.2024.000343.

[4]杨前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4,(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