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视角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吴彬
禹城交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禹城市 2512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绿色施工是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节能、环保、资源优化利用等理念融入工程实践,对工程管理模式提出的要求。如何在绿色施工背景下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环境影响,是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绿色施工视角,探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绿色施工理论
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其核心理念包括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优化以及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绿色施工不仅关注单一环节的环保效益,更强调从设计、材料选用、施工组织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1]。例如,LEED 和BREEAM 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施工提供了系统标准和评价指标,指导工程在能源利用、材料使用、施工过程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二)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以成本控制、进度安排和施工质量为核心,重视经验管理和人工操作,管理方式较为线性和分散。国内外研究多聚焦于绿色施工背景下的管理创新,包括 BIM (建筑信息模型)辅助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全过程协同管理等。研究显示,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多方协作机制,工程管理可以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及环保要求的综合优化。同时,部分研究还提出绿色施工管理模式需要兼顾政策法规、绩效考核以及环保指标的约束,以提升项目整体可持续性。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实践中,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系统化、标准化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绿色施工视角下的工程管理需求分析
(一)绿色施工特点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绿色施工强调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能耗降低和环境保护,其特点对工程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施工需要在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组织、施工过程以及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这要求管理模式不仅关注工程进度和成本,还要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指标。绿色施工注重施工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施工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及节能设备安装,这对施工计划、资源调配和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绿色施工强调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借助 BIM、物联网、数字化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协同调度和风险预测,提升管理效率和环境效益。
(二)绿色施工工程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行业不断推广,但在工程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模式转型困难,传统施工管理模式习惯于分阶段、线性操作,难以适应绿色施工对全过程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管理人员和施工团队的绿色施工意识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导致环保措施实施不够规范,资源利用效率低。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不够广泛,BIM、物联网等工具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数据整合和实时监控能力不足[2]。绿色施工需要多方协作,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协调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责任分散、沟通不畅。政策法规和绩效考核机制对绿色施工支持力度有限,缺乏系统的激励和约束,制约了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推广。
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管理理念创新
在绿色施工视角下,建筑工程管理理念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进度和质量为核心向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的转变。管理者应树立“全过程绿色化、全生命周期优化”的理念,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强调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同时,应强化以人为本和协同管理意识,鼓励各参与方主动参与决策和管理,实现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管理理念创新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和政策导向,推动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遵循环保法规、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形成绿色施工文化,从理念层面引导施工管理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管理方法创新
引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如 BIM 技术、物联网和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动态调度和风险预警。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材料采购和施工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和环保水平。推行全过程协同管理模式,将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等多方紧密联动,确保各环节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绿色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将节能减排、材料利用率、施工废弃物管理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促使施工团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实现绿色施工目标与工程管理效率的双重提升。
(三)管理组织与协作创新
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将项目各参与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及供应商——有机整合,实现多方协作与资源共享。建立跨部门项目团队、明确绿色施工责任分工、强化协作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各环节绿色施工措施得到有效落实[3]。注重施工团队内部管理创新,通过灵活分组、任务轮换和技能互补,提高员工参与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使团队在执行过程中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协作能力,推动施工管理模式向扁平化、协同化和高效化发展,提升整体项目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与技术支持
信息化和技术手段是推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施工全过程中,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监测等技术,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施工进度监控、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及风险预测,从而提升管理精度和决策效率。例如,BIM 技术能够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材料使用和能耗方案,减少浪费和污染;物联网传感器可监测现场能源消耗和施工废弃物排放,及时反馈管理部门调整方案。信息化平台还可实现多方数据共享和远程协作,提升项目整体协调性和响应速度。
五、结论
绿色施工视角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理念更新、方法优化、组织协作创新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全过程精细化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管理主体应强化绿色施工意识,推动多方协作与资源共享;引入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可提高决策效率与施工透明度;建立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可有效激励施工团队提升环保和管理水平。综上,绿色施工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工程管理模式科学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重要驱动力,为未来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创新方向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军.绿色施工视角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建筑发展,2024,8(3):58-60.
[2]李进.绿色施工视角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J].砖瓦,2022(8):115-117.
[3]周聪.绿色施工视角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华建设,2023(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