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及对策
李煜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前言:近几年,食品加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引发人们的关注。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及对策,可以从加工工艺、环境、设备等多个方面把控营养流失根源,确保加工食品营养符合要求。但是,当前关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的研究尚为空白,无法为加工实践提供参考。为给食品加工过程提供借鉴,本文提出围绕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问题分析原因、应对策略的论点。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分析
食品加工是改善口感、风味并延长保质期的关键一环,但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避免营养成分流失[1]。不同加工环节的营养流失问题表现不一,局部见表 
表1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表现

由表 1 可知,在清洗整理、热加工、脱水干燥、腌制发酵、磨粉榨汁等加工环节均存在食品营养流失,主要流失营养涉及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的原因
营养流失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与营养成分氧化分解、受热破坏、机械溶出有关。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理论,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的原因局部见表 2
表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的原因(局部)

由表 2 可知,加工方式不当、过程检测控制不到位、加工设备卫生条件差、加工环境控制不到位是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的主要原因。食品加工人员应树立全周期、全方位理念,严格把控营养流失源头,降低食品加工中的营养流失。
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的对策
3.1 合理选择食品加工方式
清洗过度、高温烹饪、研磨破碎等加工方式均会导致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因此,应优选低温、少水、少打碎的加工方式。以调理肉制品——牛排为例,可选择低温慢煮工艺,将牛排密封在真空袋内,置于恒温水浴环境,精准控制50℃-85℃的低温,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加热,促使热量均匀渗透达到外层不过度烹饪、内部精准达到目标熟度的效果,保留肉质营养[2]。加工程序见图1。

由图 1 可知,肉类选择是低温慢煮工艺开展的第一步,可优选纤维较粗、需提升难度的牛肋条、牛腩、牛腱等部位的牛肉。在选定肉类后,根据需要切除牛排边缘的筋膜、脂肪,并处理为 1.5cm-3cm 厚的牛排,牛排根据加工口味要求提前 15min-60min 腌制。预处理后,借助真空密封机遇真空袋,抽真空密封,确保密封后牛排按压无气泡。最终,放入低温慢煮机或带温控的恒温控水浴锅,进行精准控温控时,不同熟度对应水浴加工温度和时间见表3。
表3 牛排真空水浴加工工艺参数(局部)

由表3 可知,借助精准控温,达到目标熟度,并最大限度保留牛排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2 借助检测防控营养流失
营养成分检测是判断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程度的主要手段,及时检测,可以避免过度加工造成食品营养损失。以牛排为例,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检测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其中,蛋白质检测可以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保检测结果精准度[3]。在检测后,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不同牛排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差别,示例见表4、表5。
表4 牛排加工过程中蛋白质检测结果示例

由表 4 可知,调理牛排蛋白质含量约为原切牛排蛋白质含量的 60% ,表明调理牛排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流失较为严重。紧接着,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关于高蛋白质或富含蛋白质每100 克食物含不少于中国营养素蛋白质参考值的 20% (12 克)的要求,查看调理牛排标签,判定不同调理牛排蛋白质实测值是否满足要求。比如,某款菲力调理牛排营养成分表见表5。
表5 某款菲力调理牛排营养成分标值与实测值(局部)


表6 牛排中脂肪检测结果示例

由表 6 可知,原切牛排的平均脂肪含量远高于调理牛排平均脂肪含量,表明原切牛排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流失较少。对于原切牛排,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牛排脂肪含量也差异明显,在和牛原切牛排中,菲力部位的脂肪相对最少,西冷次之,眼肉最多,而在安格斯原切牛排中,菲力部位的脂肪同样较低、眼肉次之,最多为西冷[4]。基于此,调理牛排的加工可根据目标客群的需求,采用差异化工艺以减少营养流失,在满足风味、口感的同时确保蛋白质、脂肪等核心指标符合营养要求。
3.3 保持食品加工设备卫生
加工设备中附着灰尘、污染物可能含有微生物、化学物质,与食品中营养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营养流失。因此,食品加工人员应加强设备卫生管理,在确保与食品接触设备表面无毒、无味、光滑易清洁且不留缝隙的同时,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杀菌,解决卫生死角[5]。以牛排加工设备为例,不同设备卫生管理要求见表 7%
表7 牛排加工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局部)

由表 7 可知,牛排加工设备主要有断筋机、滚揉机、灌装机、速冻机、锯骨机、真空包装机等,相关人员应加强设备清扫与消毒管理,避免设备污染导致加工中食品营养流失。
3.4 加强食品加工环境管控
环境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留影响显著,涉及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方面。监控加工环境温湿度、光照,可以避免高温加速化学反应、高湿促进微生物繁殖、低湿加速水分散失、光照引发维生素氧化分解等问题导致的食品营养流失[6]。以调理牛排为例,从原料到成品,整个加工流程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通常要求环境温度≤ ∴12∘C ),防止微生物繁殖和酶活性增强导致肉质降解和汁液渗出,同时针对不同加工环节合理调整环境参数,确保营养不过度流失,局部见表8。
表8 牛排加工环境参数(局部)

由表 8 可知,在牛排加工过程中,分环节控制加工环境温度、湿度,可减少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过度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说明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得出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问题原因,论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应对策略,突破了食品加工工艺选择难题,解决了食品加工环境及设备卫生管理问题,获得减少食品加工过程营养成分流失的方案。研究期间通过严格的设备卫生和环境管理,有效预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隐患,确保食品营养符合要求。同时,本文对前人有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排中大豆蛋白方法做了验证,结合食品加工要求进行优化。但是,本次研究仍然存在待完善空间,如基于不同食品营养的加工方案把控不到位等,下一步将尝试进行方便食品、烘焙糕点等多种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保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文铎,张昊.不同加工条件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25,46(15):142-14
9.
[2]吴梦霞,汪小帆,王周平,等.抗冻剂与浸渍冷冻协同处理对调理牛排冻藏期品质的影响[J].肉类研究,2024,38(01):61-66.
[3]古淑青,陈念念,曾静,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驼乳及其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J].色谱,2024,42(01):13-23..
[4]郭进,孙学颖,杜梅,等.不同犊牛肉加工产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2):177-18
4.
[5]张峰.加强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举措分析——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检验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9):328.
[6]丁浩晗,田嘉伟,谢祯奇,等.基于热解工艺制备烟熏液对西冷牛排风味特征及消费者接受度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4,45(18):19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