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李亮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建材不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产业进行技术革新,绿色建筑材料以其对环境的低影响,高耐久性和功能性集成的特点成为建筑产业提升的重点突破口。与传统材料相比较,绿色建材可以通过结构优化和功能复合来达到建筑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能源节约和污染控制。它的运用不仅促进建筑行业向着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对于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优势
(一)高性能适配复杂施工场景
土木工程施工经常会面对气候差异和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复杂情况,传统材料容易在极端环境中发生性能衰减。绿色建筑材料以创新的工艺对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优化,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它的特殊分子结构和复合配方使得该材料能够在高温,高湿或者寒冷的环境中保持平稳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1]。在高腐蚀性土壤或者盐雾环境下绿色建材抗侵蚀涂层和防护体系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侵害和减少材料失效造成返工风险,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符合现代土木工程对于材料高性能的苛刻要求。
(二)低碳排放契合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在全球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传统建材的生产和加工存在着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现象。绿色建筑材料创新生产工艺,利用工业固废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驱动,显着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其原材料大多来自可回收资源和废弃物再生、生产流程低碳工艺设计、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绿色建材无论是原材料的取得,还是施工的使用以及后期的养护都实践了碳的理念,帮助产业达到碳的高度,促进建筑领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措施
(一)建立绿色建材筛选评估体系机制
绿色建筑材料的科学运用是实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绿色建材筛选评估体系机制的建立需要构建涵盖原料开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指标框架,特别关注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浓度以及放射性核素的限制等关键因素。在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集成了 LEED,BREEAM 等国际认证标准和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相关数据,同步访问建材生产企业能耗监测系统,市场质量反馈信息并形成动态化的评估数据库[2]。
再者,制定三级绿色建材认证标准,明确一星至三星产品的技术参数阈值,例如规定三星级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需 ⩽0.025W/ ( ϵm⋅ϵK )且生产能耗降低 30% 以上,同时,邀请具有 CMA/CNAS 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飞行检查和盲样测试进行随机抽检,并对评估结果建立区块链存证机制。每季度追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他政策的更新情况,并结合纳米改性和固废资源化的技术突破对评估指标权重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评估体系和产业发展的同步性。
(二)实施绿色建材施工标准化操作流程
绿色建材建设标准化操作流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环保效益的重要依据。遵循《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的指导原则,专门针对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和生物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制定了包括基层处理、界面剂应用、拼接工艺以及养护周期等多个环节的专业技术指导手册。特别是与设备制造企业共同研发适配性施工机具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动化裁切铺放设备、气凝胶保温材料高压喷涂装置等,并匹配施工参数数据库。
与此同时,采用“理论 +VR 模拟 .+ 现场实训”的综合培训模式,利用 BIM 技术来模拟施工中的难题,并组织施工团队参与国家级的绿色施工示范项目的实地考察。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施工质量追溯平台并实时上链存证绿色建材入场验收,施工环境温湿度和粘结剂固化时间 20 多个关键参数。构建了一个“项目部自查-区域公司巡检-集团飞检”的三级检查体系,并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和 AI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检测施工中的偏差,并据此生成相应的整改工单,从而形成了 PDCA 循环的改进策略。
(三)构建绿色建材运输储存管理方案
绿色建材运输储存管理方案的建设对于减少建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交通环节中,结合 GIS-T(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算法,全面考虑了运输的距离、道路的拥堵程度以及运输工具的碳排放因子,构建了优先选用新能源卡车和电动船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超长超宽建材模块化拆分运输。搭建了运输过程实时监测系统,利用车厢内装的温湿度传感器,震动监测设备并结合 GPS 定位数据实现了对运输环境中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3]。
储存环节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构建了具有防潮,防紫外线和防静电等功能的专用库房,利用智能货架系统进行立体储存,并由 AGV 小车进行自动存取操作。环境调控系统的布放,吸湿性强的石膏基建材恒湿调控,光敏感树脂材料遮光分区。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库存管理平台,并利用 RFID 电子标签技术,实现了建材从入库、移库到出库的完整流程的可视化管理,与需求预测模型相结合,补货计划自动生成,库存周转率提高到行业基准值 1.2 倍多。
(四)开展绿色建材施工效果监测评估
对绿色建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监测评估,是提高其应用水平、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构建覆盖材料性能,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在材料性能监测方面,应用了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装备,如利用超声波检测仪,压力试验机,碳化试验箱来测试绿色混凝土内部缺陷,抗压强度,抗碳化性能。
环境影响监测中,施工现场及其周围设置监测点进行噪声、粉尘和废水的实时排放监测和室内有害物质释放量的定期检验,以保证环保性能。在经济效益监测中,对绿色建材购买,建设和维护成本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同时和传统建材进行了比较,对其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依据监测评估结果对绿色建材选择,施工工艺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以提升应用水平,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土木工程领域实现绿色转型,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既是一次技术层面上的改革,也是一次行业发展理念上的深刻转变。它以高性能和低碳属性重塑了建筑产业的格局,促使土木工程朝着绿色,高达,智能的方向发展。今后,需要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使绿色建材真正成为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和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
参考文献
[1]翟波波.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陶瓷,2025,(06):197-199.
[2]蔡晓亮.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陶瓷,2025,(06):200-202.
[3]刘波涛.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10):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