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冯盛国
会泽县茚旺高中致远中学 654200
一、教学准备:精准定位与资源整合
(一)锚定高考方向,重构阅读目标
新高考语文试题呈现“时代感强、主题鲜明、职业化倾向”等特点,要求阅读教学与高考命题趋势同步迭代。教师需深入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阅读试题,梳理政论文、社科论文、学术论文、时评等高频文本类型,将其纳入校本阅读资源建设范畴。
(二)分层筛选书目,构建阅读序列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依据人教版教材体系与学生认知规律,分层筛选书目并构建“基础阅读—拓展阅读—深度阅读”三级阅读序列。基础阅读以教材推荐书目为根基,如必修上册的《乡土中国》、必修下册的《红楼梦》,通过精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经典文本的解读方法,夯实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基础;拓展阅读紧扣高考选材特征,精选《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等不同时代、地域、文体的代表作,通过主题研讨、比较阅读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强化信息整合与审美鉴赏能力;深度阅读则面向学有余力者,推荐《论语今读》《理想国》等哲学类著作,引导学生从文本表层走向思想内核,在批判性思考与跨学科探究中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经典奠基—多元拓展—深度思辨”的渐进式阅读生态。
(三)开发校本教材,弥合教材与高考鸿沟
针对人教版教材更新滞后于高考改革的问题,教师需自主开发校本阅读教材。例如,围绕“人工智能与伦理”主题,整合《三体》(科幻文本)、《技术垄断》(社科论文)、《1984》(反乌托邦小说)等文本,设计“文本比较阅读”“跨学科探究”等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多维认知框架。
二、教学实施:方法创新与过程优化
(一)读前引导:激发兴趣,破除畏难情绪
整本书篇幅冗长、内容繁杂,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与抵触情绪。教师需通过多样化手段点燃阅读热情:其一,影视资源导入:选取《红楼梦》“宝黛初会”经典片段或《边城》电影结局,引导学生对比原著与影视改编的差异,激发“文本与影像谁更贴近原著”的探究欲望;其二,任务驱动预习:设计“为《乡土中国》绘制核心概念思维导图”“为《呐喊》中孔乙己设计朋友圈文案”等趣味任务,将抽象文本转化为可操作、可展示的实践活动;其三,背景知识铺垫:以《论语》为例,通过“孔子生平时间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图景”等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思想根源,降低理解门槛。
(二)读中推进:方法指导,强化思维训练
阅读过程中需分层渗透方法指导,提升思维品质:
精读与略读结合:针对不同文本类型实施差异化策略。如阅读《红楼梦》时,指导学生用略读法快速梳理贾府人物关系网,用精读法剖析“黛玉葬花”中诗词意象与人物命运的关联;阅读《乡土中国》时,用速读法抓取“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核心概念,用批注法记录学术论证的逻辑漏洞。
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绘制“魏蜀吴势力消长图”“诸葛亮北伐路线与战略得失图”,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可视化知识框架,培养结构化思维。
(三)读后拓展:跨界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阅读成果需通过跨领域实践实现价值转化:
跨学科阅读:结合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从《理想国》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之争”“《红楼梦》中的中医养生与贾府兴衰”等课题,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文本,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写结合实践:开展“仿写《边城》翠翠等待傩送时的心理独白”“为《呐喊》中的狂人写一封给现代青年的信”等写作活动,通过“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训练,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建构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反馈与动态调整
(一)过程性评价:记录阅读足迹,夯实成长根基
通过持续性跟踪与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自信,激发内生动力,系统收集学生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专题研讨记录、跨学科实践报告等过程性材料,按学期分类归档。定期举办“档案袋展评会”,展示优秀作品并邀请作者分享创作思路,营造“阅读可视化、成果可对比”的良性竞争氛围,让进步看得见、经验可复制。
(二)终结性评价:检验阅读成果,彰显核心素养
通过高阶任务设计与多元化展示平台,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水平,要求学生围绕“《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乡土中国》与当代乡村治理”“《呐喊》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等主题撰写小论文,从选题立意、论据支撑、逻辑论证到学术规范进行全流程指导,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表达能力。
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充电与团队协作
(一)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教师需主动学习新领域知识,如阅读《人工智能简史》《数据伦理》等著作,弥补专业知识短板。同时,通过参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高考命题趋势分析讲座”等活动,掌握前沿教学理念。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年级备课组、校际教研联盟等协作机制,共享校本教材、教学设计、测评工具等资源。例如,某重点中学语文组开发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资源包”,包含 12 个专题课件、20 套测评题和 50 篇学生优秀论文,已被多所学校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打破“单篇短章”的碎片化模式,构建“目标精准化、方法系统化、评价多元化”的完整体系。人教版教材作为教学载体,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既要立足经典,又要面向未来,通过资源整合、方法创新和评价改革,帮助学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跨越,最终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更在终身学习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文瑞.新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5.
[2] 王媛媛.新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 2024(31).
[3] 黄明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语文天地, 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