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推动涉铁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陈浩 黄海静 蒋铄
浙江省铁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引言
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涉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关乎国计民生和战略安全,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在重大工程建设一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战斗堡垒作用。面对涉铁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参建主体多元、技术复杂度高、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利益诉求多样等现实挑战,传统的管理手段往往存在局限。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融入项目治理,结合项目机关各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参建方开展联建联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已成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质量安全达标、风险有效管控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项目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各单位在实践中运用党建联建模式促进涉铁工程优质高效建设。在诸多重点工程中,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协调、监督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和验证。本文基于此背景和一线实践,旨在系统总结、深入思考如何优化党建联建模式,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引擎作用,推动涉铁工程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党建联建模式在涉铁工程中的作用机制
1.1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与决策保障
党组织在涉铁工程中的首要功能是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战略落地。通过联建机制,将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大要求,具体转化为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考核标准。例如,在具体项目中,联建党组织定期组织学习研讨,统一各方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的认识,形成项目共同价值观。将党的领导深度嵌入项目决策。通过“前置研究讨论”机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项目规划、招标、设计变更、应急处置等核心决策流程,确保方向不偏、风险可控、执行有力。纪检监督深度融入项目管控。设立项目联合纪检小组、基层监督员,将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嵌入合同管理、资金支付、物资采购、计量变更等关键环节。通过常态化廉洁教育、风险排查、专项监督,有效防范工程腐败、利益输送、失职渎职,保障工程廉洁、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为项目管理规范化、透明化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1.2 构建协同枢纽,打通资源壁垒与信息孤岛
聚焦解决涉铁工程特有的跨区域、跨部门、跨专业协调难题(如与铁路局调度、地方政府征拆、沿线居民沟通、环保部门审批、公安部门安保的协调)。党组织利用联建平台,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联络员机制,成为高效沟通的“中枢神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通过联建平台,打破单位壁垒,建立共享机制:组建“党员技术专家库”解决共性技术难题;统一协调大型设备使用,降低闲置率;建立联建信息平台,实时共享工程进度、安全风险、质量隐患、物资需求等信息,消除“信息孤岛”,减少误工和浪费。构建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党组织在联建框架下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建立诉求表达与协商机制,有效平衡业主、总包、分包、劳务、地方等各方关切,及时化解潜在冲突,凝聚发展合力。
1.3 深化文化融合,锻造项目共同体精神
推动企业文化与项目安全质量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党员先锋岗”创建、创新创效活动、安全文化建设月等,打破单位界限,在共同奋斗中培育“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荣誉共同体”意识。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在急难险重任务(如抢险救灾、技术攻关、关键节点突击)、安全管理(党员带头反“三违”、查隐患)、质量管控(党员示范岗精益求精)中当先锋、作表率,辐射带动整个项目团队提升责任心和执行力。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利用联建平台,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党员安全宣讲团、推广安全隐患“随手拍”(党员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奖惩制度,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的文化环境。
二、党建联建在涉铁工程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
2.1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目标同向
项目启动即同步制定《党建联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架构(成立联合党工委/党支部)、职责分工及运行机制(联席会议等),确保党建联建与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创新等核心目标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清晰界定业主、总包、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党组织在联建中的主体责任、主导责任与协同责任,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联络员协同工作体系。探索设定可量化、可考核的联建工作目标,如党员责任区“零事故”、“零投诉”,技术攻关创效目标,矛盾化解率,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等,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创新活动载体,服务中心任务
紧密围绕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精心打造“党建+”系列品牌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建+安全:开展安全主题党日,组建党员安全督查队,组织应急演练党员冲锋在前,深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党员谈体会),筑牢安全防线。
党建+质量:推行质量创优党员承诺践诺,成立工艺工法党员攻关小组,开展党员带头质量“啄木鸟”行动,组织精品工程观摩交流,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党建+技术:举办联合技术党课,设立 BIM 技术应用党员先锋岗,开展 QC小组活动,共建创新工作室,激发技术攻关与创新活力。
党建+协调:深化企地共建(慰问帮扶、便民设施建设),健全路地矛盾联调联处机制,组织重大工程节点联合攻坚与表彰,优化外部环境。
党建+关怀: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慰问等暖心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归属感。建立“每月联合主题党日、季度联席会议、半年评估交流”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活动持续深入。
2.3 健全考评机制,激励担当作为
建立科学严谨的《党建联建工作考核评价细则》,聚焦跨单位协调效率提升(会议频次、决策周期)、安全质量指标改善(事故率、合格率)、成本节约、技术创新、矛盾化解率、员工满意度等核心成效指标,可引入第三方评估。强化考核结果刚性运用,实行“双向纳入”:一是纳入项目整体绩效考核及评优体系;二是纳入各参建单位上级党组织党建考核及相关干部评价晋升依据。对表现突出的联建集体(优秀联建党组织)和个人(联建先锋党员)给予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并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和培养深造。建立考核反馈与动态优化机制,持续提升联建工作水平。
三、党建联建推动涉铁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挑战
3.1 实践成效显著,治理效能提升
党建联建有效提升了涉铁工程项目治理现代化水平:跨组织协调效率显著增强(如决策周期缩短、会议减少),资源整合与共享效能优化(如设备利用率提升、共性技术难题协同解决),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根基更加牢固,相关数据显示,实施联建项目的安全事故率有效降低,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及业主满意度稳步提升,联建监督机制在隐患排查整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廉洁风险、履约风险、环保风险、舆情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纳入联建统一防控网络,风险预见性与处置能力提升。创新创效活力得到激发,党员骨干在技术攻关、管理优化、降本增效方面作用突出。
3.2 驱动产业升级,服务区域发展
党建联建促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和前沿技术标准在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本地分包商、供应商中的扩散应用,带动了本地产业链能力升级。参建企业在深度参与联建中锤炼了队伍、提升了品牌、积累了经验,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项目通过企地共建有效拉动当地就业,促进了建材、物流、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建成后显著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为地方经济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3.3 正视现实挑战,深化发展思考
挑战一:人员高流动性与组织稳定性矛盾。涉铁工程尤其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冲击组织生活连续性与思想教育效果。对策:健全“党员组织关系临时接转+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入场党建教育;利用数字化平台确保党员学习活动全覆盖;稳定关键岗位党员骨干队伍。
挑战二:跨组织深度协同壁垒。管理体系、企业文化、考核目标差异导致深层次协同难、资源共享不充分、“搭便车”现象。对策:在联建章程中明晰权责利边界与资源调配补偿规则;构建互派交流、联合攻关等深度信任机制;强化上级党委统筹协调。
挑战三:党建业务“两张皮”风险。活动形式化、成效难量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对策:坚持目标、过程、考核“三融合”;选配懂党建精业务的复合型干部;活动紧扣业务痛点;以核心业务指标提升检验党建成效。
挑战四:长效机制构建难题。项目周期性导致经验固化与延续困难。对策: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联建工作标准与模式指南;建设公司级联建成果案例库;探索建立跨项目、跨区域常态化联建平台或党建联盟。
结束语
党建联建是坚持党对重大工程领导、提升涉铁工程产业治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实践证明,其在规范项目管理、筑牢安全质量、防控风险隐患、激发创新活力、驱动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在深化政治引领、创新平台载体、破解协同难题、构建长效机制上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涉铁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服务交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思考[J].高与浠.亚太教育,2019(02)
[2]如何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加强海外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谢锋.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J].中国盐业,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