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徐永桃

石首市南岳高级中学

引言

阅读理解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其能力高低决定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效率。高中阶段文本复杂度显著增加,涉及文化比较、逻辑推理等深层理解要求,传统逐句翻译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信息整合能力弱、批判性思维不足等问题。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的策略训练,系统提升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跨文化理解水平,对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阅读理解作为语言输入的核心途径,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写等输出能力的发展。通过系统化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在不同语境中理解其实际用法。深度阅读过程促使学生分析复杂句式,提升对英语语言逻辑的敏感度。广泛的题材接触帮助学生熟悉各类文体特征,为书面表达提供范例。这种语言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是学生英语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应对高考等标准化考试的关键技能[1]。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文化意识

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超越字面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与评价。学生在解读不同观点时学会质疑、比较和论证,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跨文化文本的阅读拓展国际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种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符合新课标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三)构建终身学习能力

阅读策略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预测、略读、寻读等技巧的熟练运用,提升学生处理各类英文材料的效率。通过阅读学习阅读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学习能力。数字化时代的海量英文信息,要求学习者具备快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些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服务于应试需求,更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持续更新知识体系的必备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工具[2]。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与应试导向过重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机械化的训练模式,教师过度依赖标准化试题进行反复操练。课堂时间主要耗费在选择题的选项分析上,缺乏对文本结构的系统讲解和深层含义的探讨。教学流程固化为先做题后讲题,忽视了对不同文体特征的针对性指导。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仅能处理熟悉题型而无法应对真实语境中的阅读需求。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有意识培养不足,学生难以建立系统的阅读方法体系。

(二)学生阅读策略运用能力薄弱

多数高中生缺乏科学的阅读策略指导,面对不同文本时无法灵活调整阅读方法。快速定位信息的寻读技巧掌握不扎实,处理长难句时习惯逐字翻译而非意群理解。背景知识激活不足导致文化类文本理解困难,推测词义能力有待提升。元认知策略缺失使得学生难以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遇到障碍时不会自主调整阅读方式。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仅限于教材和试题中的短文,难以形成持续的阅读能力发展[3]。

(三)评价体系与资源建设不完善

学校阅读评价过度侧重客观题得分,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质性评估。阅读理解检测工具单一,未能全面考察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图书馆英文原版书籍更新缓慢,数字化阅读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教师专业发展中对阅读教学策略的培训不足,难以适应新课标对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家校协同机制缺失,家庭环境中英语阅读氛围薄弱。这些系统性支持不足的问题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一)构建多维度阅读策略训练体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建立系统的策略培养框架,将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有机结合。教师需分阶段教授预测、略读、寻读等基础技巧,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本的处理方法。课堂设计应包含策略显性教学环节,如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结构分析过程,用标注法训练关键信息提取能力。定期开展策略应用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记录并评估自己的阅读过程。建立个人阅读策略档案,追踪学生各项策略的掌握程度。这种体系化的训练使策略运用从有意识练习发展为自动化技能,最终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结构[4]。

(二)实施差异化阅读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诊断性测试将学生分为基础、发展和提高三个层次,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与材料。基础层侧重词汇积累和句子理解,发展层加强段落分析和简单推理,提高层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比较。课堂活动采用异质分组,促进同伴互助学习。作业布置实施弹性选择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取适当难度的阅读任务。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估,动态调整教学分组。这种差异化教学既能保证基础薄弱学生的稳步提升,又能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三)深化跨文化阅读内容建设

精选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优质阅读材料,构建主题式阅读资源库。按照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维度组织文本,形成系统的文化知识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文化对比活动,如中西方教育制度比较、节日习俗分析等。邀请外籍教师开展文化专题讲座,补充背景知识。组织模拟联合国等拓展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开发文化知识自测平台,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文化导向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四)整合信息技术赋能阅读教学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化阅读学习环境,开发文本难度自动分析系统,为教师选材提供科学参考。建设在线阅读平台,根据学生水平推送个性化阅读任务。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文化体验场景,增强学习沉浸感。建立电子错题本系统,智能推荐针对性训练材料。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平台监控全班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技术赋能的阅读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精准化指导[5]。

结束语

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构建系统的教学框架,将策略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应注重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导其运用预测、推理、概括等认知策略深入理解文本。同时要关注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认知图式。通过持续的策略指导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平衡语言知识传授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吕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24,(41):156-158.

[2]张平.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实证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4,(36):15-16.

[3]张吉花,曹婷.突破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24,(16):196-198.

[4]杜菊.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12):158-160.

[5]薛飞.关于高中英语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24,(1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