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卜燕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高标准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也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为学生提供技能展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及产教融合的提出,更是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也为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把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反映出来,赛教融通能有效促进教学与产业的对接;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强调了教育要与产业协同发展、深度结合,让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的实际发展。因此在这两个背景下,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产教融合的关联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最高赛事,与产教融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呈现了赛事引领融合、融合支撑赛事双向互构的局面。技能大赛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抓手”,以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模拟产业真实场景、聚焦岗位核心技能,成为推动产教融合实践落地的关键载体;产教融合为技能大赛提供“产业根基”,提供技术、资源与标准的支撑,保证赛事内容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1.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产教融合的推动作用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赛破题,倒逼教育与产业同轨。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评分规则等都围绕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要求制定,职业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赛,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进而在产教融合实践中,与企业共同制定更贴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旅游管理相关的竞赛项目中,更突出对选手的服务技能、应急处理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这就促使院校在与旅游相关企业合作时,要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
2.产教融合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支撑作用
产教融合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融筑基,确保赛事源于产业、服务产业。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能够引入真实的产业场景、设备及项目提供了支撑和载体,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促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在技能大赛中更有可能取得突出成绩。此外企业对于教育教学的参与,也能够为技能大赛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设备保障和专家指导,从而提高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参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服务技能,在应急处理能力、创新思维、有效沟通及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育人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有差距
有些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及市场需求,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上难以适应产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例如随着智慧旅游的兴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学生除了基本的服务技能外,更看重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通过对突发事件、随机发生的需求等的处理能力,都是院校课程中涉及较少的,难以满足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的需求。
2.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完善
部分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的课程内容重复,有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套,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反映旅游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模式,甚至忽略了技能大赛和行业需求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实际工作和技能大赛的要求。另外跨学科设置不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为主,实践课时比例偏低,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实践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加上部分院校实训基地设施简陋,实训实施设备更新投入少,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或是在实践教学中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得不到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无法对旅游企业实际运营进行深入了解和实践,缺乏了真实的职业体验感,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4.师资队伍建设步伐缓慢
随着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大赛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系统性不强、操作不规范、沟通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实际上是与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不足有密切联系,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毕业生,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企业经验的企业导师也常常因学历或教师资格等问题而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5.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评价体系还是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对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激励,这与技能大赛和产
教融合对人才评价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三、基于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产教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创新策略
1.构建“赛教融通、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职业院校依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大赛标准和产业需求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将大赛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开发基于技能大赛项目和实际市场需求的课程,把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在实践教学设计中置于突出位置,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接触技能大赛的核心,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以赛检验教学成果,以赛促进教学改革。同时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高职业素养。
2.优化“以大赛标准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方面,根据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行业标准,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增加与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课程,删除陈旧老套的内容。同时关注旅游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在核心课程中融入最新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技能要求,并及时更新,确保课程体系符合行业需求。
在课时比例方面,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旅游管业专业群课程可模块化,各模块设置专门的实训课程,让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更具针对性的实训中熟练操作技能,同时融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运作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跨学科课程设置,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奠定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课培养技能和职业素养,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设计一些与旅游企业实际项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市场调研、线路规划、成本预算控制、宣传推广等环节全面参与;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和最新动态;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建设“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业务,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以便融入到教学中,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期企业的高管、技术骨干和专家进行指导,定期组织培训、研讨等学校活动,共同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在评价内容方面重点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可以引入企业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全方面的评价体系;评价过程方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模式的创新是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赛教融通、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群赛教融通的育人模式创新,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锟、黄雅帆.世赛视角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
育·聚焦 2023(30)(31-35)[2]禹治斌.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其实[J].职业教育 2024
(3)(46-50)[3]杨静芬、杨顺雨、乔煜哲. “课赛融合、赛教融通”综合育人模式下职
业技能惊呆促进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教法新探 2024(30)
(41-43)[4]柳奥星. 赛教融合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3(3)(91-95,132)[5]郑晓英、郑志勇. 论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促进作业[J].
现代园艺 2023(19)(169-171)
作者简介:卜燕红(1982.0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实验师,本科,从
事旅游管理方向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一般项目(社科类)《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阈下
旅游管理专业群赛教融通育人路径的研究》(YJ-SK24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