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通风空调安装后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

作者

孟凡奇

苏州舜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通风空调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本文旨在探讨通风空调安装后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包括检测内容、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估指标。通过详细分析通风空调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结合现代检测技术,提出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以确保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达标。

关键词:通风空调、性能检测、评估方法、检测标准、评估指标

引言:

通风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通风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通风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入手,详细分析检测内容、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估指标,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通风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概述

性能检测是对安装后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实际运行状态的测量与分析,它旨在确保系统在设计规范和使用需求下能够有效运行。检测内容通常包括风量、温度、湿度、压力、噪音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效率、能效以及用户体验。现场测试和模拟分析是主要的检测手段,前者依赖于现场的物理测量设备,后者则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运行状况。评估则是基于检测结果,对系统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这包括对系统能效的深入剖析,以评估其在能源消耗方面的表现;对环境影响的考量,关注其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热岛效应、噪声污染等;以及对用户舒适度的评估,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温度、湿度等符合人体舒适标准。评估过程通常包含数据采集、分析与解读、以及与标准或预期值的比较。

二、通风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

2.1 空气流量测试

2.1.1 送风量测试

送风量测试主要关注的是通风空调系统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能力。这通常通过在系统的送风管道关键节点处安装风速计或风量计来实现。风速计用于直接测量气流速度,通过计算得出风量;风量计则可以直接读取风量值。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点的选择合理,避免受到局部障碍物或流场干扰的影响。同时,测试应在系统满负荷运行条件下进行,以反映实际工况下的性能。

2.1.2 排风量测试

排风量测试旨在评估系统排出房间内污浊空气的效率。同样,它也需要在系统的排风管道中设置相应的测量设备,如风量计或流量传感器。准确测量排风量对于维持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室内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新鲜空气的补充速度。特别地,对于有特殊排风需求的区域,如实验室、厨房或健身房,排风量测试更为重要。

2.1.3 测试标准与方法

空气流量测试应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如ASHRAE(美国暖通空调与制冷工程师学会)的指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测试通常包括静态压力法、动态质量法、流量计法等。静态压力法通过测定风管内的静压差来计算风量,这种方法适用于管道横截面变化不大的情况;动态质量法则利用质量流量计直接测量空气的质量流量,这种方法精确度高,但设备成本较高;流量计法则是直接使用风量计测量,简单易行且成本适中。

2.1.4 测试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测试结果的解读是关键,它需要结合设计参数、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来综合分析。比如,若送风量测试结果显示风量不足,可能意味着风管设计不合理、风机性能下降或过滤器阻塞;反之,若排风量过大,可能是排风口设计不当或系统负压过大。这些问题都需及时调整优化,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此外,测试结果还为评估系统能效、制定维护计划和改进方案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2.2能耗评估

2.2.1 能效分析

能效分析主要关注系统的单位能耗,即每单位冷(热)量或每立方米送风量的能耗。能效分析通常通过比较实际运行数据与设计预期或行业标准来完成。例如,使用COP(冷却能效比)或EER(能源效率比)来衡量制冷系统的效率,或使用HSPF(季节性能源效率比)来评估热泵的全年性能。通过定期进行能效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性能的下降,可能的原因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足、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运行参数调整不当。

2.2.2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考虑的是通风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影响,特别是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这一评估通常基于系统的能耗数据,结合当地的能源生产结构和碳排放因子,计算出系统的碳足迹。此外,还应考虑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设备制造、安装、运行、维护和废弃处理阶段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可以识别出系统对环境的主要贡献点,为实现低碳策略提供依据。

2.2.3能耗评估方法与工具

能耗评估通常依赖于数据采集、计算和分析。数据采集可以采用能源管理系统(EMS)来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电能消耗、制冷/制热负荷、风量等。计算和分析则可以借助能效评估软件,如TRACE 700、EnergyPlus等,这些软件能模拟系统运行,预测能耗,帮助优化设计和运行参数。此外,能耗评估还可能涉及节能审计,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能耗诊断,提出节能改造建议。

2.3制冷/制热效果测试

2.3.1温度与湿度控制测试

温度和湿度控制测试是对系统在设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运行表现进行的评估。此测试通常在系统全负荷运行时进行,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在各个房间或区域测量实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检查冷热源(如制冷机、电加热器或地热系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并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水平,是评估系统性能的关键。任何偏离设定值的迹象都可能表明系统存在设计或运行问题,如制冷剂泄漏、温度传感器故障或控制系统设置不当。

2.3.2冷热源性能测试

冷热源的性能测试关注的是其在实际操作中的能效和稳定性。对于制冷系统,这可能包括测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能力以及冷却塔的性能。对于制热系统,测试可能会涉及热源的热效率、换热器的热传递能力和燃烧系统的运行工况。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识别出冷热源设备可能存在的性能下降,如压缩机能效比降低、换热器结垢或燃烧不完全,从而为设备维护或升级提供依据。

2.3.3系统综合评价

制冷/制热效果测试不仅仅是对单个组件的检查,还包括对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价。这包括评估空气循环的均匀性,确保温度和湿度在各个房间之间的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及检测是否存在局部过冷或过热现象。此外,系统响应时间(即从设定变化到实际达到新设定值所需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它与用户的舒适度直接相关。

2.3.4测试标准与方法

测试应遵循ASHRAE、ISO或当地建筑规范,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有效性。具体方法包括在不同时间点(如白天和夜间,不同季节)进行测试,以反映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表现。此外,还应使用经过校准的测量设备,并在测试过程中记录详细的数据,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2.3.5结果解读与应用

测试结果的解读应结合系统设计参数、环境条件和用户需求。例如,如果发现制冷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制冷剂充注不足、冷凝器堵塞或冷却塔效率低下;若制热效果不理想,可能原因包括加热器故障、热源效率低下或控制系统设置不当。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更换部件、调整系统参数或进行维护。

结束语:

通过详细分析空气流量、能耗以及制冷/制热效果等关键性能指标,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用户体验,还能为系统的维护、优化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重视性能检测与评估工作,确保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建筑物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黄一鸣,颜瑶,郑海礁,李艺高,罗志雄.建筑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实施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214-216.

[2]黄娇.节能减排背景下建筑通风节能的设计措施[J].居业,2022,(11):142-144.

[3]邓煜.公共建筑通风空调工程安装技术难点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2,(2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