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工智能驱动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

邹卓雅

哈尔滨洽荣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涵盖勘察设计、建材生产、物流运输、施工安装、运维服务等多个环节,涉及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供应商、物流商等众多参与主体,呈现出 “链条长、节点多、协同难” 的典型特征。传统建筑供应链管理中,各主体多处于 “各自为战” 的状态,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需求预测偏差大、采购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库存积压与短缺并存、风险应对滞后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还大幅增加了行业运营成本。

二、传统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痛点

2.1 信息孤岛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传统建筑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多采用独立的管理系统,如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系统、施工企业的进度管理系统、供应商的生产管理系统等,系统间数据格式不兼容、接口不统一,导致信息无法实时流通。

2.2 需求预测偏差大,采购计划不合理

建筑项目的需求受设计变更、工期调整、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传统需求预测多依赖人工经验,缺乏对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的系统分析。

2.3 物流追踪滞后,运输效率低

建筑建材多为大宗货物,如水泥、砂石、钢材等,运输过程涉及多式联运(公路、铁路、水路),且运输路线复杂、受天气与交通影响大。传统物流管理中,物流信息主要通过人工填报、电话沟通等方式获取,无法实现实时追踪。

2.4 库存管理粗放,资金占用严重

建筑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涉及供应商的原材料库存、物流商的在途库存、施工企业的现场库存等多个层面,传统库存管理多采用 “经验式备货” 模式,缺乏对库存水平的动态监控与优化。

2.5 风险管控被动,应对能力不足

建筑供应链面临的风险类型多样,包括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风险(供应商违约)、物流风险(运输延误)、政策风险(环保政策调整)等。传统风险管控多采用 “事后应对” 模式,缺乏对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三、人工智能驱动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构建

3.1 基于 AI 的需求预测协同:精准预判需求,优化采购计划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整合建筑项目的历史数据(如同类项目的建材消耗量、工期进度)、实时数据(如当前施工进度、设计变更信息)、外部数据(如原材料价格走势、气候数据),构建多维度需求预测模型,实现需求的精准预判。具体而言,采用 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捕捉需求变化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融合多源数据,降低单一数据来源的偏差。

3.2 基于 AI 的采购协同:智能匹配供需,提升采购效率

在采购环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智能采购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与采购流程的自动化。一方面,AI 系统可对供应商的资质、产能、价格、交货周期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供应商评价模型,为施工企业推荐最优供应商。

另一方面,AI 系统可实现采购流程的自动化,包括采购申请生成、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分析、合同签订等环节。例如,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检测到某类建材库存低于安全阈值时,AI 系统可自动生成采购申请,并根据需求预测结果确定采购数量与交货时间;在招标环节,AI 系统可自动分析投标文件中的关键信息(如价格、工期、质保期),识别不符合要求的投标文件,减少人工审核工作量。通过 AI 驱动的采购协同,可将采购周期缩短至 20 天以内,采购成本降低 15% 左右。

3.3 基于 AI + 物联网的物流协同:实时追踪监控,优化运输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可实现建筑供应链物流环节的实时追踪与智能优化。具体而言,在建材包装上安装 RFID 标签或 GPS 定位装置,实时采集建材的位置、温度、湿度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传输至 AI 物流管理平台;AI 系统对物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三个核心功能:一是实时追踪,施工企业、供应商可通过平台随时查看建材的运输位置、预计到达时间,若出现运输延误,系统可自动推送预警信息;二是路线优化,AI 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天气数据,为物流商推荐最优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时间与成本。

3.4 基于 AI 的库存协同:动态优化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库存的动态监控与优化。首先,AI系统实时采集供应商的原材料库存、物流商的在途库存、施工企业的现场库存数据,建立统一的库存可视化平台,使各参与主体能够实时掌握库存状况;其次,AI 系统根据需求预测结果、物流运输时间、建材消耗速率,计算出各环节的安全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与短缺。

3.5 基于 AI 的风险协同:实时监测预警,提升抗风险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管控模型,实现建筑供应链风险的实时监测、预警与应对。首先,AI 系统整合市场数据(如原材料价格、汇率)、供应数据(如供应商生产状况、违约记录)、物流数据(如运输路线安全状况)、政策数据(如环保政策、税收政策),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四、人工智能驱动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应用成效

4.1 提升协同效率,缩短项目周期

人工智能驱动的协同管理模式打破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流程的自动化协同。

4.2 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通过 AI 驱动的需求预测优化、采购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升、库存资金占用减少,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显著下降。具体而言,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减少了不必要的采购,采购成本降低 15% 左右;物流路线优化与空驶率降低,使物流成本降低 20% 左右;库存资金占用率下降,减少了资金成本与仓储成本。

4.3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发展

人工智能驱动的协同管理模式通过精准的需求预测、合理的采购计划、高效的物流调配、动态的库存优化,减少了建材的过度采购与库存积压,降低了资源浪费。例如,某建筑企业采用 AI 库存协同管理后,建材库存损耗率从 5% 降至 2% ,每年减少钢材、水泥等建材浪费超过 1000 吨;物流路线优化减少了运输车辆的碳排放,每年降低碳排放约 500 吨。该模式不仅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还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符合国家 “双碳” 战略要求。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通过构建 “需求预测 - 采购协同- 物流协同 - 库存协同 - 风险协同” 五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供应链的信息孤岛、需求偏差、物流滞后、库存粗放、风险被动等痛点,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低成本、稳定运转。从应用成效来看,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建筑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还推动了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 6 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189-215.

[2] 王要武,刘亚军。人工智能在建筑供应链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023, 56 (8):1-10.

[3] 张水波,康飞。基于 AI 的建筑供应链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 [J]. 工程管理学报,2024,38 (2):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