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康魁明
上蔡县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河南 驻马店 463800
摘要: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为基础,探讨生活情境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通过将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学生可以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更自然地识字,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本研究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分析了生活情境在汉字教学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及其实践效果,发现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生活情境,汉字教学,小学低年级,有效性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小学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作为语文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生活情境的汉字教学能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持久性。
1. 理论基础
1.1 汉字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汉字学习是学生掌握中文语言文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不仅是识字的学习过程,也是文化启蒙和认知发展的过程。
1.2 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情境指的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刻的记忆。生活情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汉字教学的有效性。
2. 基于生活情境的汉字教学现状分析
2.1 汉字教学的传统模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汉字教学多以讲解、抄写和背诵为主,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无法真正理解汉字的结构和含义,缺乏情境化和生活化的体验。
2.2 生活情境应用现状
目前一些教师已开始探索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如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活动、节日等作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理解能力。然而,生活情境的应用还不够系统化和深入化,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收集小学低年级课堂中汉字教学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部编版三年级教材的应用情况。我们选择“秋天的雨”(第六课)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汉字识字效果。
4. 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选取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秋天的雨》作为教学案例。《秋天的雨》一课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教师通过组织“秋游观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树叶、花朵和果实。在秋游中,教师鼓励学生记录与秋天景色相关的汉字,如“叶”、“黄”、“凉”、“果”等。这种活动将汉字学习融入真实情境中,使学生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记忆汉字,加深理解。
4.2 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识字。例如在“花的学校”一课中,教师可安排校内外的花卉观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花朵,识记“花”、“叶”、“草”等汉字,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他们对这些汉字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口语交际活动,如“猜猜他是谁”,通过描述人物特征或物品来识记关键汉字。这些趣味性活动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识字,加深对汉字的形、音、义的理解。
4.3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后巩固效果的观察,研究发现生活情境的融入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通过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学生能对汉字产生更深的印象。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记忆持久性,让汉字学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抄写和背诵,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巩固。结合生活情境的汉字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汉字识记,还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所学汉字,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综合素养。
5. 基于生活情境的汉字教学策略
5.1 注重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善于将生活情境与课堂内容结合,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识记汉字。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变化、秋天的色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具体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发现“叶”、“黄”、“果”等字词,帮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并记忆汉字。情境引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汉字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促进了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
5.2 运用情境表演,提升识字理解
情境表演是提升学生识字理解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生动化、具体化汉字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分角色再现故事情节,模拟小女孩的情感和经历,使他们对“火柴”、“寒冷”等字词产生具体的感受。通过表演活动,学生在体验故事的过程中强化对词语的理解,使汉字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成为一种感性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5.3 结合生活经验,设计巩固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实践性强的练习活动。例如,在“我家的小狗”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在家中观察自己的宠物或邻居的小动物,并尝试用汉字描述其外貌、动作等特征。这种生活化的练习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汉字,进一步增强汉字的应用意识和记忆效果。结合生活经验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中,也让汉字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 结论
基于生活情境的汉字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不仅提高了识字效率,还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导,学生能更自然地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了对汉字的兴趣和记忆持久性。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使汉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嘉潾.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低段情境识字教学设计与实施[D]. 宁夏大学, 2023. DOI:10.27257/d.cnki.gnxhc.2023.001846.
[2]孟醒. 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分析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 (06): 105-106.
[3]李聪. 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 DOI:10.27230/d.cnki.gnmsu.2020.0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