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陶然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引言

中外建筑史课程是为我校建筑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全面地涵盖中国建筑、外国建筑的发展进程,从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开篇,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建设、宫殿、坛庙、住宅、园林、宗教建筑、陵墓等多方面的演变。同时,对国外建筑历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内容。通过构建完整的建筑历史知识框架,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筑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其建筑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启发建筑设计灵感,引导学生在传承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时少[1][3]

中外建筑史课程包含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近代史等内容,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不同建筑形式的产生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而我校中外建筑史课程仅 48 课时,在讲解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建筑成就方面,无法全面对相关知识(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讲解,使得上课内容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1.2 缺乏实践[2-3]

在中外建筑史总课时中,理论课时 40 个,实践课时 8 个,实践课时占比较少。对于职业本科学生而言,更喜欢动手实操、实践等课程,纯理论教学则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积极性总体不高。

1.3 考核方式不合理[2]

中外建筑史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性考核(出勤、平时作业等)占比 40% ,期末卷面成绩占比 60% 。这种考核形式主要以卷面为主,因此学生对于平时成绩不重视,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只在考试前进行机械性记忆,知识掌握停留在表面。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方法改革

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构建理论讲授和实践提升两条教学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机会,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课程讲解阶段,运用讲授法系统阐述建筑史的基本框架和关键知识点。结合PPT,插入大量精美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建筑发展脉络,突出每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和技术创新。也可通过播放制作精美的古建筑视频,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如在讲解哥特式建筑时,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从建筑的结构体系、装饰艺术、宗教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中国苏州园林时,探讨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理念和空间处理手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规律,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设置讨论环节,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如 “现代建筑如何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图 1 巴黎圣母院[5]

图 2 拙政园远香堂[5]

2.2 教学内容改革[1]

由于课时较少,教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选取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并列出思维导图,对内容进行梳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外出测绘学习,了解古建筑发展历史与文化底蕴。组织学生进行建筑平立面图绘制,要求学生按照建筑比例绘制,了解不同时期建筑平面布局,空间处理等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以学术活动为纽带,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与文化内涵。

2.3 考核方式改革[1][4]

摒弃原有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增加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包括以下几种:

动手实操能力:在讲解斗拱时,提供实体斗拱模型,学生进行组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图 3 斗拱模型

图纸抄绘:选取典型建筑案例进行抄绘,如佛光寺大殿立面图、剖面图;太和殿立面图、剖面图等。

案例分析报告: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古建筑,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心得感悟:组织学生参加讲座\观看纪录片,并撰写心得感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分享。

3 结束语

“中外建筑史”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本文针对“中外建筑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建议。旨在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浩哲,陈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市场,2024,(06):68-69.

[2]杜娟.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9):51-52.

[3]宁玲.《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建筑,2011,31(02):53-55.

[4]李小娟.互联网背景下中外建筑史教学改革[J].艺术科技,2019,32(02):249.

[5]袁新华,焦涛.中外建筑史[M].4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