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与招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作者

姚祥山

新疆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城建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一、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告别高速增长期,步入存量竞争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回落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呈现市场规模收缩、利润率下滑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建筑行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 2.3% ,较十年前两位数的增长率大幅下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成本控制与质量提升的精细化博弈。在此背景下,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与招标采购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精准的预算管理与高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理使用,还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提升企业盈利空间。但当前行业中相关管理问题频发,亟需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预算编制缺乏精准性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实际情况调研不足,依赖历史数据与经验估算,导致预算与实际成本偏差较大。同时,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施工工艺变化等因素考虑不充分,难以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使得预算失去指导意义。

2.2 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

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资金使用、成本支出等环节管控松散。一些项目随意调整预算,超支现象频发,却没有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某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未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工程成本超支 20% ,且未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追责,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2.3 缺乏动态管理理念

传统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多为静态管理模式,忽视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面对设计变更、不可抗力等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导致成本失控,影响工程整体效益。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因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工期延误,未及时调整人工和设备租赁预算,最终造成额外成本增加数百万元。

三、招标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招标流程不规范

部分企业招标流程存在漏洞,招标信息发布不透明,限制潜在供应商参与,难以形成充分竞争。评标过程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的评标标准,易出现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增加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质量。

3.2 供应商管理不善

企业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评估与考核机制不完善,未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旦出现供应中断、质量问题等,会导致工程延误,增加额外成本。

3.3 合同管理薄弱

招标采购合同条款不严谨,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模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易引发纠纷。同时,缺乏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与评估,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增加了合同风险与成本控制难度。

四、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与招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4.1 构建精细化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是首要任务。工程前期,预算编制人员需深入工程现场,使用地质雷达、全站仪等专业设备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勘察,制作现场勘察报告,明确可能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避免因现场情况不明导致预算偏差。同时,建立市场价格动态跟踪机制,安排专人每日收集建筑材料、设备、人工等价格信息,与建材市场、行业协会建立数据共享渠道,及时掌握价格波动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大量同类工程的历史数据,利用 Python 等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成本影响因素的规律;借助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对工程各部分的精准计量,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成本风险,从而大幅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4.2 优化招标采购流程

优化招标采购流程需从多个维度入手。首先,规范招标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招标信息在指定的权威媒体、政府平台等多渠道广泛发布,吸引更多潜在供应商参与,形成充分竞争环境。以某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以往招标信息仅在内部网站发布,参与投标企业有限,导致采购价格偏高;改进后通过多平台发布,投标企业数量增加 40% ,材料采购成本降低 15%c 。建立科学的评标指标体系至关重要,除价格因素外,将供应商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企业信誉等纳入考量,采用综合评分法,设置合理的评分权重,避免单纯追求低价而忽视质量与服务。引入电子招标采购平台是提升效率与透明度的有效途径,该平台可实现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递交、开标评标等全流程线上操作,自动记录操作痕迹,减少人为干预,同时利用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对投标文件进行初步筛选与对比,提高评标效率,保障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

4.3 强化供应商与合同管理

强化供应商与合同管理是保障招标采购顺利进行、控制成本的关键。完善供应商准入机制,制定严格的资质审查标准,对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财务状况、过往业绩等进行全面审核,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应的供应能力与履约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估与考核机制,定期从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如某建筑企业将供应商分为 A、B、C 三级,对 A 级优质供应商给予优先合作、价格优惠等政策,促使供应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实时更新供应商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风险。

4.4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强化与工程进度的协同

在工程前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物资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采购时间和交货地点等。加强采购部门与工程施工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沟通会议,及时了解工程进度的变化,对采购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合理安排采购批次和时间,避免过早采购导致的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增加,以及过晚采购影响工程进度。例如,某建筑项目根据施工进度表,将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的采购时间精确到周,确保材料按时进场,既减少了库存积压,又避免了停工待料的情况。

4.5 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与招标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支撑。利用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可实现预算编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软件能够根据输入的工程参数、工程量清单等数据,自动套用定额,快速生成预算报表,并可进行多版本对比分析,方便预算调整与优化。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则可实现从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招标过程管理到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工程各阶段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以及招标采购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例如,预算部门编制的预算数据可实时传递给采购部门,作为采购价格控制的依据;采购部门的实际采购数据也能及时反馈给预算部门,便于预算执行分析。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实时监控功能,管理层可随时查看工程成本支出、招标采购进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五、结论

工程造价预算精细化管理与招标采购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构建精细化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招标采购流程、强化供应商与合同管理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成本管控水平,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娇.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49-50.

[2]郭培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2-23.

[3]卢杰.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