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优化的策略与挑战

作者

张琴

内蒙古万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017000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中,大数据技术已深度融入各行业。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关键载体,在大数据环境下迎来变革契机。传统财务报告在时效性、信息维度等方面存在局限,而大数据的海量、高速、多样特性,为突破这些局限提供可能,促使财务报告在形式与内容上实现优化升级,对企业决策制定、战略规划意义重大。

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安全问题

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数据来源广泛且存储于复杂网络系统。一方面,外部黑客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企图窃取企业敏感财务数据,如财务报表、成本核算明细等,一旦得手,企业商业机密泄露,可能面临巨大经济损失与声誉危机。另一方面,内部人员操作不当或违规访问,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例如,员工因安全意识薄弱,随意连接不安全网络传输财务数据,为数据安全埋下隐患。

2.2 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来源多样性致使财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统一问题,如不同业务部门提供的销售数据,有的以金额表示,有的以数量体现,增加整合难度。同时,数据缺失现象普遍,像某些偏远地区销售点因设备故障未及时上传交易数据,导致财务报告相关数据链断裂。

2.3 技术与人才短缺问题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财务报告,需先进技术支持。但许多企业现有财务信息系统陈旧,难以承载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运行缓慢甚至崩溃。从人才角度看,既懂财务知识又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传统财务人员熟悉财务报表编制流程,却对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具运用生疏,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财务数据价值,限制财务报告优化进程。

三、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优化策略

3.1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企业应构建多层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技术层面,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对财务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例如,运用 SSL/TLS 加密协议保障网络传输安全。同时,设置严格访问控制权限,依据员工岗位需求分配数据访问级别,只有经过授权人员才能查看特定财务数据。在管理层面,定期开展员工数据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制定严格数据安全规章制度,对违规操作行为严惩不贷。

3.2 提升数据质量

建立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首先,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各部门数据采集格式与内容,如规定销售数据统一以销售额与销售数量同时记录。其次,进行数据清洗,利用数据清洗工具去除重复、错误数据,对缺失数据通过合理估算或补充采集进行完善。例如,基于历史数据趋势估算缺失的销售数据。最后,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确保进入财务报告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3.3 推动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

加大技术投入,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引入云计算技术,提升系统存储与计算能力,实现大数据实时处理与分析。例如,利用云平台快速处理海量财务交易数据。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组织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鼓励财务人员学习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知识,提升其数据处理能力。对外招聘具备大数据技术背景的财务专业人才,充实企业财务团队,为财务报告优化提供人才保障。

四、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优化策略的实施路径

4.1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企业在制定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优化的详细实施计划时,需全面考量自身规模、业务复杂度及现有技术基础等实际情况。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由于业务板块众多、财务数据量大,可将实施计划划分为更细致的阶段,比如在第一阶段的半年内,不仅要完成财务信息系统评估与升级方案制定,还可同步开展各业务板块数据现状调研,明确不同板块数据特点与需求;第二阶段除了完成系统升级与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初步搭建,可增加试点运行环节,选取一两个业务板块进行财务报告优化试点,积累实践经验;第三阶段在实现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全面运行与人才培养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企业推广,同时建立长效的优化机制。而中小型企业则可根据自身资源情况适当简化阶段划分,但同样要明确各阶段核心任务,如优先完成关键财务系统的升级和基础数据标准的统一。在设定时间节点时,需预留一定弹性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或资源调配问题,同时将每个阶段的任务细化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例如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系统升级的技术实现,财务部门配合提供业务需求和数据支持,人力资源部门承担人才招聘与培训工作,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确保计划稳步推进。

4.2 强化部门间协作

财务报告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部门间的高效协作是其顺利推进的关键。财务部门作为核心主导者,需主动与其他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及时传递财务报告优化的目标、进度及需求。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协作中,财务部门应清晰阐述财务数据处理的业务逻辑和分析需求,如实时生成多维度财务分析报表的具体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则根据这些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如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或接口,并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升级。

4.3 持续监测与评估

持续监测与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确保财务报告优化策略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并不断完善。在监测内容上,除了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率、数据质量达标率、财务报告生成效率外,还应包括财务报告的使用效果,如管理层基于优化后的财务报告做出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各部门对财务数据的满意度等。监测频率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如日常数据质量和系统运行状态可进行实时监测,月度或季度对财务报告优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上,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方面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关键指标数据,如财务报告生成时间从原来的 3 天缩短至 1 天,数据错误率从 5% 降至 1% 等,直观反映优化效果;定性方面通过收集管理层、业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的反馈意见,了解财务报告在满足决策需求、支持业务发展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五、结论

大数据环境为财务报告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提升数据质量、推动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等策略,并遵循详细实施计划、强化部门协作、持续监测评估的实施路径,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实现财务报告的优化。优化后的财务报告将以更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丽.大数据分布式处理技术赋能企业财务报告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24,(23):138-141+154.

[2]邵蒙.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市场瞭望,2023,(19):105-107.

[3]葛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