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古诗“情景剧”: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中情境体验法的创新应用

作者

吴友果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四排山乡大丫口完小 677502

一、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中“情景剧”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

小学中段学生对枯燥的文字讲解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情景剧以其生动性和参与性,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古诗中凝练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动作和对话,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走进文本。这种转变使得原本需要反复讲解的词义、句义,通过情境中的互动变得清晰易懂。学生在模仿诗人动作、揣摩角色语气的过程中,会自发探索文字背后的含义,原本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理解难度随之降低,学习兴趣也在主动参与中被充分激发。

(二)深化情感体验,传承文化精神

古诗往往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小学中段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很难仅凭文字体会其中的情感。情景剧通过创设与古诗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扮演角色时,设身处地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模仿其语气和神态,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同时,古诗中蕴含的孝道、友情、爱国等文化精神,也会在情境表演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情感共鸣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

(三)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古诗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学生调动多方面的能力。从理解古诗内容、设计故事情节,到分配角色、进行对话表演,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他们需要将古诗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对话;合作协调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此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发挥,他们可以为情景剧添加合理的细节和情节。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获得更多方面的成长。

二、古诗“情景剧”在小学中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融入生活场景改编,增强情感共鸣

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贴近自身生活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共鸣。将古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进行改编,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古诗的内涵,增强情感上的连接。生活场景的融入可以打破古诗的时空界限,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将古诗中的事件、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抽象的古诗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在教学《游子吟》时,我们可以将古诗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场景相结合进行改编。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平时为自己做事情的场景,比如妈妈给自己缝补衣服、准备饭菜等。然后,将古诗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转化为生活中的场景:放学回家,孩子看到妈妈正在灯光下给自己缝补不小心划破的校服,妈妈的手因为常年操劳有些粗糙,缝补时偶尔会停下来揉揉眼睛。孩子看到这一幕,内心充满了感动,走上前去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来帮您吧。”妈妈笑着说:“没事,很快就好,你快去做作业吧。”在这个改编的情景剧中,学生通过扮演孩子和妈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从而与古诗中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丰富感官体验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在古诗情景剧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可以将古诗中的场景、意境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情景剧营造出更真实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弥补情景剧在场景布置、道具准备等方面的不足,使情景剧的呈现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例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情景剧的呈现。首先,通过播放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在情景剧表演中,当扮演游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可以用多媒体投影的庐山画面作为背景)时,多媒体同步播放相应角度的庐山景色和解说音频,如“从正面看,庐山像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又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能更清晰地理解古诗中描绘的庐山景象,丰富对古诗的感官体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三)设置开放式结局创作,培养想象能力

开放式结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古诗情景剧教学中,设置开放式结局,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创作,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构思出不同的结局。这种创作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想象和创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望洞庭》时,我们可以为情景剧设置开放式结局。古诗描绘了秋夜洞庭湖的美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情景剧表演完古诗中的场景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夜晚过后,洞庭湖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游客们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举动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有的小组可能会想象洞庭湖的早晨,湖面上升起薄雾,游客们乘船在湖中游览,欣赏着朦胧的山水;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中午阳光明媚,洞庭湖波光粼粼,游客们在湖边嬉戏玩耍。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结局创作,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对洞庭湖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结语

古诗“情景剧”作为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中情境体验法的创新应用,为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文化精神的传承,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融入生活场景改编、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设置开放式结局创作等创新策略,能够让古诗“情景剧”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古诗“情景剧”将在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中展现出更大的价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茅萍荷.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情境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10):50.

[2]潘慧.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情境介入法探析[J].教育艺术,2021,(10):8-9.

[3]杨亚男.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陶行知学刊,2024,(0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