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资料标准化整理流程优化
俞晓晨
山东民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277101
一、建设项目资料标准化整理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资料收集环节
范围不明确:在许多建设项目中,对于需要收集哪些资料缺乏清晰、详细的界定。不同部门和人员对资料收集范围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部分重要资料遗漏,如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特殊工艺的技术交底文件等未能及时收集,影响了资料的完整性。
责任不清晰:资料收集责任未明确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出现问题时容易相互推诿。例如,设计变更资料可能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由于责任划分模糊,常出现变更通知未及时传递、记录不完整等情况。
时间节点滞后:资料收集往往滞后于项目实际进展,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即时性资料,如每日施工日志、材料进场检验记录等,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整理,等到项目后期集中补录,容易导致信息不准确或缺失。
(二)资料分类与编号环节
分类标准不统一:各建设项目采用的资料分类标准不一致,甚至同一项目内部不同部门的分类方法也存在差异。例如,有的按项目阶段分类,有的按专业类别分类,导致资料整理混乱,难以快速检索和利用。
编号规则混乱:资料编号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编号重复、跳号现象时有发生。如一份图纸可能存在多个编号,或者不同类型资料编号相互混淆,给资料管理和查找带来极大困难。(三)资料整理与归档环节
整理不规范:资料整理过程中,存在文件格式不一致、内容排版混乱、签字盖章不完整等问题。如部分文档字体、字号随意设置,表格格式不统一,影响了资料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归档流程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归档流程和时间要求,资料归档随意性大。有些项目在竣工后很长时间内,资料仍未完成归档,导致资料丢失风险增加,也不利于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续管理[1]。
(四)资料数字化管理环节
数字化程度低:部分建设项目仍以纸质资料管理为主,数字化转型缓慢。纸质资料易损坏、丢失,且占用大量存储空间,查询和共享不便,无法满足现代项目管理高效、便捷的需求。
数据安全问题:在资料数字化过程中,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不足。如电子文件存储系统缺乏有效的加密技术,易遭受网络攻击,导致资料泄露或被篡改,给项目带来严重损失。
二、建设项目资料标准化整理流程优化措施
(一)优化资料收集流程
明确收集范围和标准:制定详细、全面的资料收集清单,涵盖项目各个阶段、各个专业所需的所有资料。明确每种资料的格式要求、内容规范、收集时间节点等标准,确保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规定施工图纸必须为蓝图,有设计单位的正式盖章和签字;施工日志应详细记录每日施工内容、人员设备使用情况、质量安全检查结果等信息。
落实收集责任:建立资料收集责任制,将收集任务明确分配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例如,设计单位负责收集设计阶段的相关资料,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和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资料收集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按时完成任务或资料质量不合格的进行处罚。
提前规划收集时间: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资料收集进度计划,与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相匹配。明确每个阶段资料收集的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提前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准备。例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前,要求施工单位准备好施工场地平整、地基处理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资料收集与项目进展同步进行。
(二)规范资料分类与编号体系
统一分类标准:依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统一的资料分类标准。可按照项目阶段(前期策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专业类别(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资料性质(文件、图纸、报告、合同等)等维度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科学合理、层次清晰。例如,将项目前期的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归为一类,设计阶段的建筑图纸、结构计算书等归为一类。
制定科学编号规则:设计一套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资料编号规则,使每个资料都有唯一的编号。编号应包含项目代码、分类代码、流水号等信息,便于识别和检索。例如,编号 “[项目代码]-[分类代码]-[流水号]”,其中项目代码标识具体项目,分类代码对应资料所属类别,流水号为该类别下资料的顺序编号。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定位到所需资料,提高资料管理效率。
(三)完善资料整理与归档流程
规范整理要求:制定详细的资料整理规范,明确文件格式、排版要求、签字盖章流程等。例如,规定所有文档统一采用 A4 纸大小,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文件标题加粗、居中,正文段落首行缩进 2 个字符;资料签字盖章必须使用原件,严禁代签等。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优化归档流程:建立标准化的资料归档流程,明确归档时间、归档方式和归档责任人。在项目每个阶段结束后,及时对该阶段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采用数字化与纸质相结合的归档方式,将重要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并同时保存纸质备份。例如,竣工资料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完成归档,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中,纸质文件按照分类顺序装订成册,存放于档案室指定位置[2]。
(四)加强资料数字化管理
提高数字化水平:加大对资料数字化的投入,引入先进的文档管理软件和数字化设备,如扫描仪、OCR 识别技术等,实现纸质资料的快速数字化转换。建立完善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对电子资料进行集中存储、分类管理和在线检索,方便各参与方随时随地查阅和共享资料。例如,使用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可实现资料的上传、下载、在线预览、版本控制等功能,提高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采取多种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字化资料的安全。设置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根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配相应的资料访问权限,防止资料泄露。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存储和传输中的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异地灾备中心,防止因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例如,使用 SSL 加密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每周对重要资料进行一次全量备份,每月将备份数据存储到异地灾备中心。
三、结论
建设项目资料标准化整理流程优化是系统工程,需覆盖资料收集、分类编号、整理归档、数字化管理及人员素质提升等维度。通过明确收集范围标准、规范分类编号体系、完善整理归档流程、加强数字化管理与人员培训,可有效解决当前资料整理问题,提升效率与质量,为项目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际应用中,各项目需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运用优化措施,持续总结经验改进资料管理,以适配复杂的项目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任亚丽.公路工程资料整理标准化流程构建[J].汽车画刊, 2025, (02): 230-232
[2]雷传扬,王静,谢海洋,等.地质大数据建库存量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 37 (04): 70-80.
作者简介:
姓名:俞晓晨,性别: 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90 年 2 月,籍贯:山东省滕州市,职务/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 (双学位),研究方向:建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