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与维护策略

作者

刘煜

210404198408202419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电气设备是保障建筑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从基础的照明、通风到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建筑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故障时有发生。电气设备故障不仅影响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如照明中断影响室内活动,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如电气火灾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建筑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分析故障诱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维护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建筑电气系统稳定运行。

1 建筑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分析

1.1 供配电系统典型故障特征

供配电系统是建筑电气的核心,其故障会对整个建筑的用电产生严重影响。常见的故障包括电源故障,如市电停电或发电机故障导致的供电中断,这会使建筑内所有依赖电力的设备停止工作。电压异常也是常见问题,过电压可能因雷击、电网波动等引起,过高的电压会损坏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甚至直接烧毁设备;而欠电压则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或运行不稳定,例如电梯在欠电压下可能出现运行卡顿、停止等状况。线路短路故障也较为常见,当电线绝缘层破损,相线与零线或地线直接接触瞬间会产生大电流,引发断路器跳闸,严重时可能引发火灾,对建筑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1.2 末端用电设备常见故障模式

末端用电设备种类繁多故障模式也各不相同,照明灯具常见故障有灯泡损坏,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灯丝烧断,或者镇流器故障,无法为灯泡提供合适的启动和工作电压,致使灯具不亮。对于空调设备压缩机故障较为常见,压缩机长期高负荷运行,可能因磨损、缺油等原因损坏,导致空调无法制冷或制热;空调的传感器故障也会使空调无法准确感知室内温度,进而出现温度控制异常的情况。而对于办公设备如电脑,硬盘故障会导致数据丢失影响工作;主板故障则可能使电脑无法正常开机,这些末端设备故障虽单个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数量众多,也会给建筑内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建筑电气设备故障的诱因机理

2.1 设备自身因素导致的故障逻辑

设备自身因素是引发故障的重要原因,首先设备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过程,随着使用时间增长电气设备的零部件会逐渐磨损、老化,例如电线的绝缘层老化后,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漏电、短路等故障;电机的轴承长期运转会出现磨损,导致电机运行时噪音增大、振动加剧甚至停止工作。其次设备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低质量的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如电气元件的选用不符合标准,可能导致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就出现故障,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要求。再者设备的正常损耗,如电容器的容量会随着使用逐渐减小,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些设备自身的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

2.2 外部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机制

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电气设备故障影响显著,湿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潮湿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金属部件容易生锈腐蚀,降低设备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例如配电箱内的金属接线端子生锈后,可能导致接触不良引发线路故障;潮湿环境还会使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增加漏电风险。温度过高也会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如夏季高温时,变压器长时间运行,若散热不良,其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导致绝缘油老化、变压器绕组绝缘性能降低进而引发故障。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小觑,操作不当是常见原因,如工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启停设备,频繁地启动和停止电机,会使电机受到较大的电流冲击,容易损坏电机绕组。维护不及时,未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也会使设备的一些潜在问题逐渐发展成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建筑电气设备的维护策略体系

3.1 预防性维护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预防性维护基于设备故障的发展规律,通过定期检查、检测和保养,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以预防故障发生。其理论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和故障浴盆曲线,在设备运行初期故障率较低,但随着时间推移设备磨损加剧故障率逐渐上升。预防性维护的原则包括定期性,根据设备类型、使用环境和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定期维护周期,如对重要的供配电设备每月进行一次巡检,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全面性,对设备的各个部件、系统进行全方位检查,涵盖电气连接、机械传动、绝缘性能等方面;以及针对性,针对不同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和易损部位,采取特定的维护措施,如对频繁启动的电机重点检查其启动装置和绕组。通过预防性维护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3.2 故障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策略

当建筑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进行故障诊断,通过观察设备外观有无明显损坏、异味,倾听设备运行声音是否异常,以及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测量电气参数等方法,快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部位。例如,若发现电气设备冒烟并有焦味,可能是内部短路,此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确定故障后,制定维修方案对于简单故障,如灯泡损坏、插头松动等,维修人员可当场更换或修复;对于复杂故障,如配电柜内电气元件烧毁,需详细评估故障影响范围,制定全面的维修计划,包括准备所需更换的元件、安排维修人员和确定维修时间。在维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确保维修人员安全,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对建筑运行的影响。

3.3 维护管理的优化方向探讨

维护管理的优化对于提升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效果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电气设备维护技术和案例,同时开展实际操作演练,提升维护人员的动手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运行数据、维护记录、故障信息等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趋势,提前安排维护工作,实现智能化维护管理。优化维护资源配置,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故障概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重点设备得到充分维护,提高维护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全面提升建筑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

结语

建筑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对建筑功能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对常见故障类型的深入分析,明晰设备自身、外部环境及人为因素等故障诱因,构建包含预防性维护、故障应急处理及维护管理优化的全面维护策略体系,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应持续探索更先进的维护技术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水平,保障建筑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军权.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预防维护方法[J].大众标准化,2025,(09):40-42.

[2] 宋德祥, 王义娟. 建筑电气设备的智能监控与远程管理[J]. 新城建科技,2024,33(03):5-7.

[3]史良磊,关锦涛.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