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故事情境融入大班积木建构游戏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作者

姚淑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新城区幼儿园

一、引言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化幼儿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大班积木建构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其在培养幼儿空间认知、合作与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发现,积木建构游戏中大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 “不知如何搭建”、“兴趣易中断” 等问题,导致其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提升。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以故事情境融入为路径,通过一些具象化、富有情感的故事情境,帮助幼儿在积木搭建游戏走做到 “有意义的建构目标”,使孩子在游戏中真正的得到自主成长。

二、故事情境融入大班积木建构游戏的重点路径

2.1 根据幼儿认知经验结合教育目标选好、选对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选择要兼顾“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避免抽象设计。如利用童话故事类创设情境,具体可以在教学实践选取《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等经典童话,结合建构任务与故事场景,捅咕“帮三只小猪搭建不怕大灰狼的房子”等任务情境引导幼儿思考搭建;还可以以生活故事类来创设情境,围绕幼儿日常经验设计情境,如“搭建我们的幼儿园”“社区便利店”,在“社区便利店”情境中融入思维训练;科普故事同样也是很好的素材,可以结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恐龙的家”“太空空间站”等情境,以“恐龙的家”为例,结合生物知识与建构实践。

2.2 多元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幼儿感官与参与意愿

通过多维度手段营造情境氛围,让幼儿从 “被动参与” 转为 “主动投入”。为了创设多元的故事情境可以借助环境与道具辅助,如在创设的“海底世界”故事情境中,可以绘制一些背景图来模拟海水,放一些小鱼、珊瑚模型来让情境更加真实,由此让孩子更加沉浸其中,有更强的真实感,游戏活动的氛围将会更好。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角色扮演联动,例如在“医院”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部分幼儿扮演医生、病人,并结合孩子自身的经验指导其自主搭建诊室、药房,在角色扮演与互动中帮助孩子丰富建构细节。对于复杂情境,如“太空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太空站视频,展示一些空间站的结构,给孩子提供一些具象参考,帮助器克服“想象困难”的问题,支持其积极参与建构活动高效完成搭建任务。

2.3 科学引导建构过程,兼顾自主探索与精准支持

在故事情境融入建构游戏中,要避免“教师过度主导建构”的问题,要通过“问题引导”、“经验分享”等形式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在游戏前,可以引导幼儿制定“建构计划”,像在“童话小镇”这一故事情境下,可以引导幼儿用简单线条画出自己想要搭建的城堡、桥梁、街道等来明确目标;而游戏后,则要求孩子用绘画、语言等描述“作品在故事里的作用”,以此来帮助其深化对情境的理解。当幼儿遇到“倒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时,教师则可以以“故事角色”的身份提问,引导孩子观察积木接触面积、重心位置等,使其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复杂情境,还可以将幼儿分组,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充分做到精准支持与自主探索的兼顾。

三、故事情境融入大班积木建构游戏的实践案例

在实践中以生活故事情境为切入点实施了“幼儿园的下雨天”的建构游戏活动,现将其具体实践情况与成效简要阐释如下:

3.1 实践目标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其空间规划与合作能力。

3.2 材料准备

积木、纸盒、吸管,雨伞、雨衣模型等。

3.3 实践过程 (1)情境创设

结合下雨天气幼儿 “雨伞无处放” 的实际问题,教师创设出富有生活实际色彩的情境 “下雨天,小朋友带雨伞来到了学校,但是雨伞放在哪里才能不会弄湿我们的地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搭建一个雨伞收纳区,解决这个问题吧!”。

小组实践

4 人为一组讨论并研究 “收纳区需要什么”(如架子、接水盘、入口),接下来分工搭建,如有的孩子搭架子,有的用纸盒做接水盘,有的用吸管做排水管等等;过程中出现了 “架子间距太窄,雨伞放不下” 等问题,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通过测量(用积木长度比对雨伞宽度)调整间距的方式自主解决了问题。

成果应用

搭建完成后,将真实雨伞放入到收纳区进行测试,发现了 “接水盘太小等问题”,通过主动补充更大的纸盒接水盘,实现了 “从建构到实用” 的闭环。

3.4 实践效果

幼儿在该情境中活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 “解决真实问题” 的意愿,在活动中给孩子们积极讨论,主动观察,亲身实践 “搭建成果是否实用”,体现出 了“以终为始” 的建构思维,整个过程孩子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均有提升。

四、故事情境融入大班积木建构游戏的实践成效

4.1 幼儿层面:兴趣与能力双提升

实践发现通过故事情境融入游戏活动能极大提升孩子的参与意愿: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中断次数”明显减少,请求“继续玩”的孩子月越来越多。在能力发展与创造力上提升方面,大部分孩子建构的作品也从“单一积木堆叠”发展到了“多结构组合的阶段”,在活动中孩子更加愿意主动分享与合作交流想法,在语言描述作品环节,其语言表达逻辑更加清晰,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4.2 教师层面:优化游戏指导与专业认知

教师基于这类活动从“游戏组织者”转变为“情境引导者”,通过故事提问激发思考,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的游戏设计、指导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记录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也为教师更加充分了解学情,开展其他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4.3 家园共育层面:搭建协同支持桥梁

在实践中,通过“幼儿建构作品展示会”、“故事建构日志”,作品照片分享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部分家长反馈,在家会和孩子玩“搭建故事”游戏,孩子更愿表达想法,家园合作更具针对性。

五、小结

将故事情境融入大班积木建构游戏,解决了以往游戏“兴趣易断、能力发展慢”等问题,可见故事情境是连接“幼儿兴趣”与“建构目标”的纽带。但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引导需要避免过度干预,要强调“幼儿自主探索”的核心地位,还要鼓励幼儿将自编故事转化为建构任务以激发创造力,真正的落实“以游戏促成长”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吕婷.故事情境融入大班幼儿积木建构游戏活动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2] 巫蓉, 潘可. 表演游戏中幼儿情感发展的实践研究[J]. 学前课程研究,2009,(04):59-61.

本文系 2024-2025 学年南海区教育教学小课题《故事情境融入大班幼儿积木建构游戏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

姚淑坤 (1982.10),女,汉族,广东佛山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