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红河县哈尼族支系奕车文化“ 开秧门”融入幼儿园中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陈晓芳

红河县幼儿园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奕车人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开秧门”这一传统习俗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将其引入幼儿园中班教学,对于传承奕车文化、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将奕车文化“开秧门”有效融入幼儿园中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为幼儿园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实践案例和理论参考,推动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二、奕车文化“开秧门”概述

奕车人是哈尼族最古老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县,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文化,像色彩鲜艳、款式独特的服饰,节奏明快、动作优美的棕扇舞,尽显对生活与自然的态度。“开秧门”是奕车人重要的传统农耕祭祀习俗,于每年春耕时节举行。它承载着多重内涵,既体现对自然的敬畏感恩,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感恩馈赠;又彰显对农耕生产的重视,以庄重仪式盼五谷丰登;还在仪式中口传身授,传承农耕技艺、歌谣传说等,凝聚民族精神与集体记忆。

三、“开秧门”文化融入中班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3.1 可行性分析

奕车文化“开秧门”融入幼儿园教学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上极为丰富,祭祀仪式、传统歌谣、特色舞蹈、农耕器具等素材多样,教师可依目标和幼儿特点筛选整合,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政策方面,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鼓励融入教育教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要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感受祖国文化优秀,激发爱家乡、祖国情感,这为其融入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与兴趣,“开秧门”文化教学能设计成多种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与幼儿园教育特点高度契合。

3.2 重要性分析

奕车文化“开秧门”融入幼儿园教学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富多元,祭祀仪式、传统歌谣等素材多样,教师能按教学目标与幼儿特点筛选整合,提供多样内容。政策大力支持,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并鼓励融入教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为其提供依据。此外,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秧门”文化教学可设计成多种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与幼儿园教育特点高度适配。

四、教学实施过程

4.1 教学准备阶段

- 教师准备:教师深入了解奕车文化“开秧门”的相关知识,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如故事、图片、视频、音乐等;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特点,设计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所需的道具和材料,如手工制作材料、绘画工具、角色扮演服装等 ;提前与幼儿园的种植区管理人员沟通,安排好插秧体验活动的场地和时间。

- 幼儿准备:提前向幼儿简单介绍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对农耕的一些初步认识,如见过的农作物、农民劳作的场景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

- 环境准备: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开秧门”的文化氛围。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开秧门”的图片、悬挂奕车人的传统服饰;在图书角投放与奕车文化、农耕文化相关的绘本和图书;在手工区摆放制作农耕器具和秧苗的材料 。

4.2 教学活动开展

- 导入部分(5 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充满欢快节奏的“开秧门”舞蹈视频,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人物穿着、动作和场景,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他们在做什么呀?”由此引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奕车文化“开秧门” 。

- 故事讲述环节(10 分钟):教师通过绘本向幼儿讲述“开秧门”的传说故事,故事讲述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配合图片展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故事讲完后,提问幼儿:“为什么奕车人要举行开秧门仪式呢?”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 手工制作环节(20 分钟):教师展示用彩纸制作好的秧苗和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农耕器具,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制作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和合作 。

- 音乐舞蹈学习环节(20 分钟):教师播放“开秧门”的传统歌谣,让幼儿先倾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然后,一句一句教幼儿学唱,通过反复跟唱,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和曲调。学唱完成后,教师示范“开秧门”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持棕扇的摆动、脚步的移动等,让幼儿模仿学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舞蹈表演,互相欣赏和评价 。

- 角色扮演环节(25 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开秧门”祭祀仪式和插秧的流程,然后为幼儿分配角色,如祭祀长者、奕车村民、插秧农民等,并为他们穿上相应的服装和道具。幼儿按照流程进行角色扮演,祭祀长者进行祭祀仪式,村民们唱歌跳舞,农民们进行插秧劳作。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角色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表演内容 。

- 绘画环节(20 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开秧门”的场景和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鼓励幼儿用画笔将其描绘出来。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在画纸上创作。绘画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自由表达,不做过多限制。绘画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画中的内容 。

- 总结拓展部分(10 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总结“开秧门”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提问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然后,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奕车人的开秧门,其他民族在春耕时还有哪些习俗呢?”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农耕文化和民族习俗的知识 。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将奕车文化“开秧门”融入幼儿园中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证明了将民族文化引入幼儿教育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和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通过多种评估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陈树峰.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的空间场域及身体实践[J].民族艺林,2023(02):52-60.

[2] 李标,刘辉. 哈尼族奕车人“开秧门”习俗与文化内涵[J]. 红河学院学报,2013,11(01):24-27.

[3] 白碧波. 哈尼族奕车人的稻作文化[J]. 农业考古,2009(01):327-331.

[4] 赵婷,邓辉. 哈尼族奕车人服饰文化研究[J]. 丝绸,2010(03):49-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