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庹琳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先进文化,不仅包括红色文物、革命遗址、历史档案等实体资源,还包括跨越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传承发展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具体化、场景化特性,以红色资源为内容支撑,以红色文化为力量支撑,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已是高职思政教师的共识。如何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成为新时代高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现状
(一)讲故事:案例分析,情节推动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 50% 以上思政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融入红色文化,融入方式排在首位的就是以故事案例解读理论,以历史情节推动学生头脑风暴。适配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情,通过梳理历史脉络把握时代背景,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场景,降低理论学习门槛,拉近学生与理论距离,提高思政课亲和力。
(二)播视频:视听结合,创设情境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偏好视频方式学习的学情,播放红色视频,形成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融合中主动建构知识。例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讲授中,节选影视剧《觉醒年代》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声音与影像的双重作用下,迅速感知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迫切,增强情感认同,激发探索求知欲。
(三)观景点:理实一体,“大思政课”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景点实地参观研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精密衔接,办好“大思政课”,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学习方式。实地走访研学,结合前期课堂理论学习,学生更加深切感悟历史,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更加珍惜和理解中国当前发展成果,激发接续奋进的强大动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困难
(一)理论储备不足,内核阐发欠佳
红色文化的融入不仅在于故事案例,还在于背后蕴藏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等内核的深层阐发。思政教师主要是通过党史文献、学习强国 APP、红色基地研学等途径获取红色资源,呈现出资源碎片化、理解浅层化特点。部分思政教师受限于个人理论储备,对红色文化更多停留在数据资料层面,与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融合不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践不足。
(二)数字技能不足,方式枯燥单一
红色文化数字化有利于突破地域时空限制,让学生从更丰富的感官层面体悟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和思想震撼。新时代红色文化数字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部分思政教师数字技能不足,操作数字软件系统较为生疏,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研究和应用存在畏难心理,偏向于穿插图片、播放视频、解读案例等传统教学方式,形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沉浸式学习需求。
(三)时间经费受限,创新突破迟缓
高职学制三年,学生需要完成多门思政课学习,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面对着学时有限的挑战。校外走访研学、思政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购买和持续更新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否则难以保障对全体学生的有效覆盖率。时间与经费双重压力导致部分思政教师偏向常规保守方法,创新突破进度相对迟缓。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一)开展集体研学,共建标准化资源包
深度挖掘阐发红色文化内核,提升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学的融合度,需要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红色讲解员、历史亲历者等通力合作。教师团队定期集体备课,结合教学内容交流红色资源及应用方式,依据实际教学反馈动态调整;与红色讲解员、历史亲历者开展口述历史等实践教学活动,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日积月累形成标准化资源包。
(二)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教学设计实践
通过定期数字技能集中培训,帮助思政教师紧跟数字技术发展,熟悉各类数字教学平台和工具。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增强思政教师主动学习、大胆应用数字技术的内驱力。秉承数字技术服务教学的初衷,警惕红色文化数字化融入中娱乐化、游戏化倾向,以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助力红色文化内核有效阐发。
(三)完善融入机制,突出教学实效导向
完善红色文化融入时在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理论实践等多方面机制架构,以规范化、标准化、实效化为导向,不断提升红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紧密度、与学生学情的贴合度。以“创设情境-头脑风暴-历史解码-以史鉴今”的问题链为支点,聚焦核心问题,实行“精准深入”策略,打造“研前理论学习-研中触摸历史-研后交流总结”的实践研学方案,强化过程性考评、朋辈互评,实现知信行合一。
以红色文化滋养高职思政课建设,持续优化融入路径,还需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求变的志气,不断激活红色文化的育人效能,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史艳楠.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平顶山红色文化为例[J].天南,2025,(04):115-117.
[2]陈若冰. 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3(04):106-109.DOI:10.13847/j.cnki.lnmu(sse).2025.04.015.
[3]吴莹. “行走的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研究——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41(04):7-9+27.
作者简介:庹琳(1992.2-),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文为 2025 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优化路径研究”(编号:HBSYDJSZ202503)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