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建平

忻州市第五中学 034099

任务型教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 40 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或动力,来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最终目的。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多年,国外的诸多应用语言专家都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度研究。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在国内,我们现在使用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优势(Advantages)包括以下五点:

一.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

二.语言知识加交际的机会比仅仅讲语法更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与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关系极大。

四.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也有明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的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浸式教学都更好。

五.当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生们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到极点时,习得也才能扩展到最佳程度。

一.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们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和语言情境。学生们应该清楚语言与文化、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们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习生活和经验,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使学生们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并能得体地加以运用所学语言。

二.形式——功能性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音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要能用上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们注意语言的交际意义。课堂学生技能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学技能的活动和用技能的活动有机结合,技能的训练与词汇的复用有机结合,要赋予技能训练以尽量真实的语境。

三.阶梯型任务原则

所涉及到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自主地选择、决定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内容及学习方式。

四.“做中学”原则

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任务进行当中,要能为学生提供个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有机会处理自己在某种技能某种知识上的不足,以便使自己完善,并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我们在初中英语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设计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课程标准对所教学段或年级的要求,确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内容。输入内容即在实施任务中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要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达到应有的交际要求。

二.要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和目前的视频确定任务活动目的(知识/技能的具体目标),选择活动类型(传递信息/推理决定/观点阐述),然后再设计活动步骤。此项工作如同编写脚本,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三.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交际过程起促进作用;同时,教师不但应该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并从教师的职责出发,观察、监控课堂活动的进展。

五.教师应设计出各种诱发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欲望的活动。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六.活动应具有激励性,我们所设计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任务的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座位的安排等等。

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或有离开座位的活动,应该考虑行动路线和调动速度。此项工作如同写舞台场记,使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要考虑对话的监控方式。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以便给予指导或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进行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以灵活运用的手法,从思想观念、自身素养、方法整合、课程优化等诸多方面完成初中英语的创新教学。真正的任务型教学要从观念入手,分清教学目的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再进一步探讨方法的应用。目前,我国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不容置疑,但离真正高效的任务型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新课程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