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成本管控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许扬帆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9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如何实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核算与控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从项目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阶段成本,能够为水利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项目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的理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是一种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理念,它将项目的成本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项目的规划决策阶段开始,到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直至报废回收阶段,对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系统、全面的核算和分析。该方法强调成本的发生与项目各个阶段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识别和计量各阶段的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与项目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成本的精准核算和有效管控。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前瞻性、动态性等特点。
2.水利成本管控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构建
2.1 确定核算目标与范围
明确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目标是实现项目全周期内总成本的最小化,在满足工程功能需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核算范围应涵盖项目从规划到退役处置的各个阶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环境成本等。
2.2 建立成本核算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基础。指标体系应包括成本构成指标、成本效益指标、成本风险指标等。成本构成指标用于反映各阶段成本的具体构成情况,如规划阶段的前期调研费用、设计阶段的设计费用等;成本效益指标用于衡量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如单位水量供水成本、单位发电量成本等;成本风险指标用于评估成本波动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如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政策法规变动风险等。
2.3 采用先进的核算技术与方法
(1)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通过 BIM 模型可以快速生成多种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的成本效益方案。通过参数化设计,工程师可以轻松调整设计参数,实时查看对成本的影响。施工阶段,BIM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成本控制的精确度和效率。通过 4D 模拟,施工团队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冲突和问题,减少返工和材料浪费。运维阶段,BIM 模型作为数字孪生的基础,为设备管理和维护决策提供了强大支持。通过将传感器数据与 BIM 模型结合,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实施预测性维护,有效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工程各阶段的成本变化趋势,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策略。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变化等关键因素。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优化同样受益于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避免不必要的停机损失和过度维护。大数据分析还能够优化水利工程的资源配置和调度。
(3)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应综合考虑各阶段成本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方法对成本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采用 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系统评估建设期投资与未来运营维护费用的现值总和,需综合考虑管网材质耐腐蚀性、泵站设备能效等级等关键参数对长期成本的影响。通过建立概率分布模型模拟成本变量组合,量化土地拆迁难度、地质条件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对造价预算的波动范围影响。
2.4 加强数据管理与共享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数据,数据格式、标准各异,信息孤岛现象普遍。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科研机构、企业,打造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接口,实现各方信息实时互通,提升成本管理协同性。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水利成本管控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3.1 规划阶段的应用
在规划阶段,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对不同选址、规模、布局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筛选出最优方案。组建跨学科调研团队,融合水利、地质、生态等专业人才,运用高精度勘察设备,全面收集项目区域资料。多维度分析地形、地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精准评估项目可行性,降低因信息偏差导致决策失误概率,减少后续变更成本。对工程选址、规模、布局等关键决策点,制定多套可行方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量化评估各方案经济、技术、环境指标,筛选最优方案。如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比不同水源取水、输水线路布置方案,综合考量建设成本、灌溉效率、维护便利性,选定最适配方案。
3.2 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方法,通过对功能与成本的系统分析,寻找最具性价比的设计方案。依据项目投资估算,为各专业设计设定造价限额,设计人员在限额内发挥创意,优化设计。如水利枢纽电气设计,限定设备采购、安装成本上限,促使设计人员精选性价比高设备,精细布局线路,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严控成本。推广 BIM 技术应用,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集成工程物理、几何、功能信息,实现设计协同。设计团队成员实时交互,提前化解设计矛盾,优化设计细节,提升设计质量,降低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频次,进而控制成本。
3.3 施工阶段的应用
施工阶段,搭建施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实时采集原材料价格、人工工时、机械使用状况等数据,与预算比对分析。一旦发现成本偏差,即刻溯源排查,采取调整采购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等纠偏措施,确保成本始终受控。合理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统筹资源调配,避免施工高峰资源过度争抢、闲置浪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要求,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布置,缩短物料运输距离,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如河道整治工程,依水流特性、枯水期规律安排施工时段,优化土方调配,降低运输成本。
3.4 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制定详细运维手册,明确巡检周期、维护标准、故障处理流程。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记录采购、安装、维修信息,依设备运行状况提前规划维护资金,确保运维工作有序、高效开展。通过应用物联网(IoT)技术,实时监测水利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避免因突发事故导致的高额维修费用。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设施的性能衰退趋势,合理安排维护计划,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从项目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阶段成本,能够为水利工程的成本管控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水利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成本管控中应用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项目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英博.“双碳”目标驱动下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路径研究[J/OL].红水河,2025,(04):1-6.
[2]许晓瑞,张安然.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水利工程设计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24,24(20):70-72.
[3]王春伟,王永明,张勇,等.基于 BIM的水利工程成本预测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09):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