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泄漏问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

杨振 孔佳琪 徐江春

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400

引言

石化装置中的泵送介质千差万别,包括不少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危险介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化学危险品分类的发展变化,相关法规标准等不断更新修订,机械密封设计选用需满足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当前随着一些新工艺装置的涌现,选用满足 HSE 要求的泵用机械密封,成为一个新课题。

1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泄漏的危害

(1)安全风险。石油化工生产涉及众多危险化学品,如原油、汽油、液化气、苯等。机械密封泄漏后,这些危险介质逸出,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静电或其他点火源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2)环境污染。泄漏的石油化工产品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油品泄漏进入土壤,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导致植被死亡;泄漏到水体中,会形成油膜,阻碍水体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使水中溶解氧减少,造成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3)生产中断与经济损失。机械密封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往往会导致生产装置紧急停车,进行抢修和环境治理。这不仅会造成生产中断,影响企业的产品交付和市场信誉,还会产生高昂的维修费用、物料损失费用以及环境修复费用等。

2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泄漏问题

2.1 摩擦副失效机理

动环与静环组成的摩擦副是密封的核心部位,其失效占泄漏原因的 57% 。在高温( 300C 以上)环境下,摩擦热使液膜汽化形成干摩擦,导致密封面出现 0.1-0.3mm 的热裂纹,某常减压装置数据显示此类损伤使泄漏量增加 3-5 倍。介质粘度同样影响密封效果,当轻质油介质粘度低于 5cSt 时,液膜承载能力下降,密封面接触压力分布不均,形成局部缝隙。颗粒杂质的侵入加剧磨损进程,含硫原油加工中,直径 5μm 以上的硫化亚铁颗粒进入摩擦副,会造成密封面出现犁沟状划痕。

2.2 辅助系统设计缺陷

冲洗系统失效是第二大诱因,占比达 23% 。过滤器堵塞导致冲洗液流量不足,某加氢装置因过滤器滤芯破损,使冲洗液中杂质含量超标至 150mg/L ,3 个月内即造成密封失效。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同样引发问题,当冷却水温差超过 15°C 时,密封腔产生温差应力,导致静环密封圈变形,某案例显示这种变形使泄漏量从 1mL/h 骤增至 8mL/h 。缓冲液压力控制不当加剧泄漏风险。双端面密封中,若缓冲液压力低于介质压力 5% 以上,会导致介质反向渗透,某化工厂溶剂泵因此发生环己烷泄漏,造成车间紧急疏散。此外,管路布置不合理形成的气穴现象,会使密封面出现周期性振动,振幅超过 0.02mm 即破坏液膜稳定性。

2.3 操作与维护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的泄漏占比 20%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开机时未按规程进行预热,使密封面温度骤升 50% 以上,产生热冲击裂纹;轴系振动超标(振幅 >0.08mm )传递至密封组件,某往复泵因联轴器对中偏差 0.1mm ,导致密封件疲劳损坏;维修更换时选用的 O 形圈材质不当,在芳烃介质中,普通丁腈橡胶会发生溶胀,体积变化率超过 15% ,失去密封能力。维护周期不合理同样影响密封性能,某企业将机泵密封更换周期统一设定为 12 个月,忽视介质腐蚀性差异,导致含酸介质泵的密封提前 3 个月失效。此外,备件管理混乱,不同型号密封件混装,造成配合间隙超差 0.05-0.1mm ,这一问题在中小石化企业尤为突出。

3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泄漏的解决对策

3.1 材料创新

高性能陶瓷材料在机械密封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其以高硬度、耐磨、耐高温及耐腐蚀等特性成为研究热点,氮化硅(Si3N4)、氧化锆(ZrO2)这类新型材料在强度、韧性和抗热震性上表现突出,为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高温高压强腐蚀工况提供了可靠选择,像氮化硅陶瓷凭借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耐磨特性以及化学惰性,逐渐被应用于高速高压机械密封环的制造中,这种材料的应用不仅拓展了机械密封的工作极限,还提升了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服役寿命和稳定性,相关研究表明其综合性能满足多种苛刻条件下的使用需求。智能材料的探索与应用:作为一类具备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自发调整自身性能以适应这些变化的先进材料,智能材料在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潜力,通过引入这类材料,可以实现密封性能的动态调节以及损伤自修复功能。比如,形状记忆合金(SMA)因其特有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而备受关注,在温度或应力条件改变时,它能够恢复至预设形态,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制造机械密封弹性元件的理想选择,可有效实现密封端面比压的智能化调控;自修复材料能够在密封端面产生细微损伤时主动进行修复,从而显著提升机械密封的可靠性并延长其服役寿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2 持续强化团队协同,有效提升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领域的检验分析离不开团队协同,专业分工涉及仪器维护、数据解析与生产对接,任何环节失误都可能诱发后续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团队能在异常状况下迅速反应,并依据分析报告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生产与检测之间更加契合,如果培训与实践形成固定循环,人员水平便能稳定提高并带动整体效能,这类协同不仅在日常运营中带来益处,也塑造出多专业融合的作业生态,使石油化工对质量安全的防控更具系统性。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一线工作者与技术支持部门建立联合办公模式,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即时共享,各班组根据实时图示和历史曲线开展巡视,问题排查时只需参考检测日志即可迅速定位隐患,这一做法在缩短决策周期与降低故障概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团队沟通与数据追踪更加顺畅。管理层定期组织专项培训并分配专业导师,一线成员就能在仪器原理与操作维护层面持续进步,他们也通过交流会分享在装置检修与安全防范等领域的经验成果,新进人员由此能够快速掌握核心要领,关键技术人员则在多项试验中主动开展联合攻关,这样的模式确保了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当遇到重大课题时,各方能迅速分工并反馈关键信息,全局协同令产能与质量双向受益,后期研发团队也计划继续扩大跨部门合作,推动多专业融合创新与精细化运用。

3.3 数字化监测体系

基于振动与温度的融合监测技术实现早期预警,在密封腔安装压电传感器,采样频率达 1kHz,当振动频谱中出现 1250Hz 特征峰时,可提前 14天预测密封失效。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通过 RFID 标识记录密封件安装日期、介质参数、维修记录等信息,结合 API682 标准数据库给出最佳更换周期。

结语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密封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当前机械密封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分析,可以看出,在反应釜等关键设备中,选择合适的机械密封形式和材料,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技术将朝着更高性能、更长寿命、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工况和介质特性的机械密封技术研究也将更加深入,为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鹏,历超,肖杰.油气田机泵机械密封泄漏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自动化应用,2020(5):136-137.

[2]王继亮,李锋,张滨.化工机械密封泄漏问题与维修策略研究[J].石油石 化物资采购,2023(5):25-27.

[3]范文博,孙跃,孙斌,等.关于石油化工装置转动设备机械密封辅助设施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1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