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刘豪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5

引言

在建筑工程质量把控中,外墙防渗漏施工工艺是关键环节,直接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以及结构稳定性产生作用。鉴于建筑的高度持续攀升,且建筑样式愈发繁杂,外墙出现渗漏的状况已然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棘手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让墙面的装饰层面遭到破坏,室内环境潮湿,更有甚者会引起钢筋出现锈蚀、混凝土发生碳化等有关结构耐久性的状况。当下,我国建筑外墙防渗的技术虽然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在材料挑选、细微节点处置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依然存有不少的欠缺。本文针对关键部位的防渗技术的重点要点开展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为助力提升建筑工程的防水质量给予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防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从建筑耐久性角度考量,有效性的防止水分渗透的处理手段,能够明显地让建筑物使用时长得到延伸。要是有水分渗透进建筑,就会引发像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钢筋遭到锈蚀这类的建筑结构出现不良变化的问题。没有经过防渗透处理手段加以处理的建筑结构,其能够使用的时间有可能减少 30% 以上,借助具有系统性的防止水分渗透的办法,能够切实地把水分的侵蚀阻挡在外,让建筑结构始终维持完整的状态[1]。其次,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来看,出色的防渗性能是保障建筑物得以正常投入使用的一项关键基础要求,一旦出现渗漏方面的问题,不但会引发诸如墙面出现霉斑、涂料脱离墙体等影响建筑外观的不良状况,更为严重的是,还会使得室内环境变得潮湿,进而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受。

二、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墙体防渗施工

于建筑工程的外墙防渗体系之中,作为主要承重构造的混凝土墙体,其防渗的性能会直接对建筑物的整体防水成效产生影响。混凝土墙体的防渗施工应当遵循“以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全面治理”的准则,借助恰当的材料挑选以及标准的施工技艺,在墙体表面构建起连续且紧实的防水壁垒。当下在工程实践里主要运用两种防渗方式:其一为预先防水的技术,也就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模板涂抹脱模剂或者防水涂料,凭借改善混凝土表面的密实程度以提升防水性能;其二是后期防水的处理,即待混凝土硬化之后,采用表面涂层或者渗透结晶的技术开展防水处理。确保防渗成效的关键要素在于防水材料的抉择,当下,在混凝土外墙防水领域中,常被应用的材料主要涵盖三大类别: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呈现出施工便捷、成本适度的特性,能够划分为 JS 型(即聚合物-水泥复合型)以及 K11 型(刚性防水型)两种,高分子防水卷材以 TPO、PVC 等材质作为典型代表,具备突出的延伸性能和耐用性能,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借助活性物质和混凝土里的游离钙离子产生反应,进而生成难以溶解的晶体,达成"自愈合"的防水功效[2]。

(二)外墙保温层施工

建筑物使用功能与耐久性的情况,直接关联于外墙保温系统的防渗能力。保温层进行防渗施工之际,要依照“防护与防水相互配合形成系统”的准则,通过精心挑选材料、周全优化构造以及精细开展施工等做法,搭建起一套完备的防水体系。挑选保温材料是保障系统防渗能力的根基,在工程领域里,经常会用到的保温板材包含有: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岩棉板等,其中,XPS 板呈现出闭孔率较高( ⩾95% )、吸水率较低( ⩽1.5% )之类的特性,尤其适合应用于湿度偏高的环境;而岩棉板由于其不燃性(A 级)以及不错的透气性能,在对于防火条件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当中被大量使用。就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而言,保温板所具备的导热系数应当小于或等于0.041W/(m⋅K) ,其抗拉强度则需要大于或等于 0.10MPa 。基层处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首要环节。施工前应对基层墙体进行全面检测,要求表面平整度偏差 ⩽4mm/2m ,垂直度偏差 ⩽3mm/2m 。对空鼓、开裂等缺陷部位,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厚度不宜小于 10mm 。对于混凝土基层,需进行界面处理,涂刷界面剂的粘结强度应 ≥0.4MPa. 。防水构造层的设置至关重要[3],在保温层外侧应设置抗裂防护层,通常采用 3-5mm 厚的聚合物抗裂砂浆压入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单位面积质量 ⩾160g/m2 )的做法。

(三)外墙变形缝防渗漏施工

作为建筑结构里的特殊构造之处,变形缝的防水处理会直接关联到建筑物的整体防渗能力,于工程实际操作当中,若变形缝处理得不够恰当就很容易引发渗漏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就会造成墙体出现受潮霉变、结构耐用性下降等各种各样的质量方面的潜在危险。为保证变形缝的防水成效,有必要运用系统性的施工工艺以及品质优良的密封材料。在开始施工之前,有必要对变形缝开展全面性的清理工作,借助高压空气喷枪搭配钢丝刷将缝里面堆积的灰尘、处于松散状态的颗粒等各类杂物全部清除掉,从而保证基层表面达到清洁且干燥的状态。当清理工作顺利完成之后,要在缝壁均匀地涂抹专用的界面处理剂,处理剂的涂层厚度要把控在 0.8-1.0mm 范围之内,目的是提升密封材料和基层之间的粘结能力,界面剂的挑选应当依照后续用于填缝的材料的特性来进行适配,一般会选用环氧树脂基处理剂或者聚氨酯基处理剂。填缝操作需运用分层施工的工艺来完成,第一步,要于缝底铺设 PE 泡沫棒当作背衬材料,接着进行柔性密封胶的填注工作,分三到四层来执行此操作,而且要把每层的厚度把控在 8-10mm ,填缝材料以高弹性聚氨酯密封胶或者硅酮密封胶作为优选,这些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当大于或者等于 3% ,位移能力需大于或者等于 25% ,在每层填注完毕之后要利用专用的压实工具进行充分的压,实以此保证填缝处不存在气泡、没有空鼓的状况。之后,要等施工区域在 12 至 24 小时内充分固化之后,才能够开展下一层的施工工作。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质量把控里,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是极为关键的一项环节,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持久耐用性产生影响。通过科学选用防水材料、规范施工工艺、严格质量验收,可有效预防渗漏问题的发生。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需要依照不同建筑部位的特性采取存在差异的防渗举措,特别是要着重关注细部节点处的防水作业处理。与此同时,构建一套完备的维护管理体系,定时核查防水系统的运转状况,及时察觉并且修缮潜在的隐患问题,如此方可保证防渗工程项目达成长期的积极效益。

参考文献:

[1]叶兵剑,杨民.外墙防渗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5,(07):119-121.

[2]郝代龙.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5,(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