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

作者

马传杰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生态格局将迎来重构。“双减”并非是简单地做“减法”,其目的在于提质增效,即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基础上,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双减”政策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提出了一定挑战,文章据此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质增效的意义,及可行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质增效的意义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增效是“减负”的根本前提,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使学生课后的压力得到减轻,减少学生对校外补习的依赖性。提质增效意味着教师要将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数感、量感、逻辑思维、空间观念等,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使数学学习事半功倍,促进“双减”政策的推进。教师通过逐步摒弃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致力于教学活动的优化,能够有效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双减”政策背景下,逻辑思维的培养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想要达成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启发性、探究性、互动性更强的数学活动,逐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思维敏捷性,并激发其竞争意识与学习动力;数学实验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达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效果[1]。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分类的意义进行初步感知,通过文字、表格以及画图的方式呈现自己所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师可以开展“数据分类大挑战”这一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场景“热闹的超市中每个商品都被货架员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发现超市商品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吗”,从而引出竞赛主题“数据分类大挑战”,鼓励学生向货架员阿姨学习,完成数据的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多样化的素材,比如一堆水果、玩具和文具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后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等标准对这些物品展开分类,并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展示。教师安排每组学生对自己的成果、分类逻辑等进行分享,并说明分类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对数据分类意义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 AI 工具,将学生所统计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现,增强学习效果,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与奖励。

(二)挖掘生活素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立体几何等抽象性较强的知识,这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对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尤其是要利用直观性强、形象度高的生活实物,这样既与小学生形象思维相符,又能通过实物达到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启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不再需要靠校外辅导班来提高成绩,让学生有一个真正的假期[2]。

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辨认、分类以及拼图,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可通过实物与模型展示的方式展开教学,借助几何画板这一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现较为清晰、生动的图形展示与拼接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实景识别”任务活动,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景图片,然后让学生选择对应的图形名称。当展示完所有图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不同图形的特征。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相关知识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物品作为教学素材,水杯、文具盒、魔方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通过自主分析实物,总结这些物品的规律,并尝试与教材知识进行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知识的积淀。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升,课后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三)推行 AI 学习伴侣,减轻课后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背景下,聚焦于减轻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来辅导学生顺利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为学生配备专属的“AI 学习伴侣”,其能对学生定期进行智能测评,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数据,精准诊断学生学习中的优势与短板,并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AI 学习伴侣”能够快速解答学生的作业问题,帮助学生节省无效时间,学生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为例,如果学生的计算经常出错,“AI伴侣”会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推送计算技巧视频、口算题测试等学习资源;对于平时测试表现较差,且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AI 伴侣”则会经常性地进行鼓励,逐步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在做题时遇到问题,或上课存在未听懂的知识点,还可以与“AI 伴侣”进行人机交流,直接进行提问。“AI 伴侣”会依据该学生的理解程度,给出对应的答案,若判定该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还会深入进行讲解。在人机交互过程中,AI 还可以通过生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形象,激发学生与“AI 伴侣”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 AI 互动学习代替繁重的课后作业,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是促进“双减”政策落实的关键。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逻辑思维较弱、抽象性思维较差、缺少个性化指导这三个痛点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逻辑思维培养活动,并努力挖掘生活素材,给予学生实物启发,通过“AI 伴侣”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上的盲点与痛点。这样一来,教师方能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以效率为追求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使学生“减负”的同时达成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2024(23):64-65.

[2]郑韬.“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