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尊乐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是保障技术顺利实施、规避风险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技术应用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深入研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水利工程地基往往面临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基、砂土液化地基等,需要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加固。对于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等。换填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层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石、灰土等材料,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排水固结法通过设置排水通道,加速软土中的水分排出,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强夯法则利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对地基进行夯实,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在岩溶地基处理中,主要采用灌浆法、填堵法等技术。灌浆法通过向岩溶空洞中注入水泥浆、水泥砂浆等材料,填充空洞并胶结周围岩体,提高地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填堵法适用于浅层岩溶空洞,直接采用块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填充,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养护技术等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强度要求、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优化,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在水利工程中,常需添加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和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产生。混凝土浇筑工艺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大坝浇筑,需采取温控措施,如预埋冷却水管、采用低热水泥等,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温度裂缝。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环节。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采用覆盖洒水、喷涂养护剂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强度。同时,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合理调整养护时间,避免混凝土因养护不当产生裂缝。

3、防渗技术

水利工程的防渗性能是保障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水库、堤坝等蓄水工程,一旦出现渗漏,可能导致工程失事,造成严重后果。常见的防渗技术包括防渗墙技术、帷幕灌浆技术、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技术等。防渗墙技术是在地基或坝体中建造连续的防渗墙体,阻断渗流通道。常用的防渗墙类型有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注浆防渗墙等。防渗墙施工应确保墙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墙身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帷幕灌浆技术通过在坝基或坝肩钻孔,向孔内灌注水泥浆或化学浆液,形成防渗帷幕,阻止地下水渗透。灌浆过程中需控制灌浆压力、浆液浓度和灌浆顺序,确保灌浆效果。对于裂隙发育的岩层,可采用分段灌浆、循环灌浆等方法,提高灌浆密实度。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技术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防渗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渠道、蓄水池等水利工程。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土工膜、复合土工膜等,施工时应确保材料铺设平整、搭接严密,避免出现褶皱和破损,同时做好周边密封处理,防止渗漏。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管理要点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和验收标准。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加强对各工序的检查和监督,实行 “三检制”(自检、平行检、对比检),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旁站监理,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引入第三方质量咨询服务单位,定期开展飞检,加严把关工程质量。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评定资料的整理归档,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工程验收是质量管理的最后环节,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存在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等多种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施工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按期完工的重要保障。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条件和合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和时间节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可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度曲线等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资源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外部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四、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防渗等关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水利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而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则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谷文静.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管理研究[J].散装水泥,2024,(04):141-143.

[2]王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解析[J].建筑,2024,(03):138-140.

[3]黄林喜.水利工程土石坝标准施工技术探讨[J].水上安全,2023,(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