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与实践辩证法
吕中华
科右前旗委党校 内蒙古科右前旗 137700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理论基础更加坚实。
一、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这一观点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得到了明确阐述。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利益的深切关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之一。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利益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二、共同富裕的实践辩证法
(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
共同富裕的实践辩证法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是核心要素之一。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裕的基础。只有物质财富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才有条件和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富裕则为物质富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物质财富的持续创造和积累。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构成人类生活的完整性。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这既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注重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
(二)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的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的实践辩证法中,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过程中,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局部富裕是整体富裕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进程往往是从局部地区开始的,这些地区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式,率先实现富裕,为整体富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整体富裕也为局部富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有助于为局部地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推动其持续富裕。鼓励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是实现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辩证统一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的协调发展。
(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平衡
共同富裕的实践辩证法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平衡是一个核心议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平衡。效率与公平是一对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一方面,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从而损害公平;另一方面,缺乏效率又可能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影响公平的实现。然而,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效率与公平并非不可调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可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效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只有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才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精神境界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精神境界。这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精神境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这要求我们在城乡发展中注重优化城乡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高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用,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持续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成为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和重要动力源。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机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缩小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差距,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精准支持力度。通过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合作)等机制,不断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农村道路、供排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危房改造、物流体系、信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优化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辩证法。在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