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护士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心理素质的影响

作者

岳彦文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护士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照顾患者、执行医嘱等多项重要职责,工作内容涉及了患者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心理素质低极有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无法保持冷静,影响与患者的沟通和护理操作的准确性,长期以往还可能导致职业倦怠,降低工作积极性,影响护理工作质量[2]。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然而传统护理管理多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晋升机制,难以提升护士积极性,在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方面作用欠佳。分层护理管理可根据护士不同学历、职称等划分等级,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分层护理管理对护士心理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7 月~2025 年 6 月在本院接受分层护理管理的 20 名护士为观察组,男 2 例,女 18 例;年龄 20~42 岁,平均( 31.54±3.65 )岁;另选取2023 年7 月~2024 年6 月接受传统护理管理的20 名护士作为对照组,男 3 例,女 17 例;年龄 21~44 岁,平均( 32.16±3.12 )岁。2 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 P>0.05) 。

纳入标准: ① 在本院工作时间 ≥1 年; ② 基本资料完整; ③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 处于妊娠、哺乳期的护士; ② 临近退休; ③ 研究期间离职。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

(1)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安排护士排班,护士根据排班到院工作,并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护士明确自身职责。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安全会议,对当月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及效果追踪。并根据奖惩制度对护士的实际表现进行奖惩。

观察组:分层护理管理。

(1)护士分层

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分为 N0 级(护龄 <1 年)、N1 级(护龄 1-2 年)、N2 级(护龄 2-5 年、护师)、N3 级(护龄 5-10 年、主管护师)、N4 级(护龄 10 年及以上、高级职称或护士长)五个层级。

(2)分层培训与考核

邀请专家通过讲座、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通过小讲课及操作示教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培训,N0 级培训内容以基础护理技能、医院规章制度、患者安全教育等为主;N1 级以专科护理技术、急救技能、沟通技巧等为主;N2 级以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专科复杂操作等为主;N3 级以专科前沿知识与技术、临床教学能力为主;N4 级以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改进项目为主。每个月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各 1 次并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3)明确职责

N0 级负责症状轻的患者,并协助 N1 级护士完成患者转运、标本采集等工作;N1 级独立管理 5 名左右的患者,日常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并参与抢救配合,并协助 N2 级护士危重症患者护理;N2 级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指导 N0、N1 级护士工作,同时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协助 N3 级护士完成科室的护理质控检查和教学工作;N3 级负责解决疑难复杂的护理问题,指导下级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控检查及护理教学,负责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N4 级负责科室护理管理(如护理查房、疑难病例会诊)、专科培训、护理科研,同时帮助护士优化护理流程,并定期对 N0、N1、N2 级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4)排班管理

定期评估护士精神状态,根据护士个人情况及精神状态评估结果适当安排工作任务,高难度任务优先分配给 N2、N3 级护士,每班至少包含 1名 N2 级及以上护士带教 N0、N1 级护士,同时根据科室工作量波动灵活增

减班次,尽量减少交接班次数。

(5)心理素质培养

定期采用《护士职业压力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护士的压力及心理状态,针对存在负性情绪和压力较大的护士,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针对 N0 级护士,可通过开展团体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适应期心理辅导,缓解其入职焦虑;针对 N1、N2 护士,可指导其进行正念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针对 N3、N4 级护士,可组织其参与领导力心理培训,增强其在团队管理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1.3 观察指标(1)心理素质

采用自拟心理素质评分表评估,分值 100 分,分数越高心理素质越高。

评估时间:管理前、管理后。

(2)护理工作质量

管理后采用自拟护理工作质量调查表评估,测评维度包括管理方面、患者护理、整体护理和文书书写,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9.0)进行检验运算,计量资料( )用独立样本 χ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 用 χ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素质评分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心理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心理素质评分对比( ,分)

2.2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为( 92.15±4.34 ),高于对照组的( 84.58±4.26 ),( t=5.567 , P<0.05 )。

3.讨论

护士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影响患者安全及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不能考虑不同护士之间的经验、技能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极易出现护理任务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极易因专业水平不足无法胜任高强度、高风险工作而出现消极怠工状况,影响护理质量[3]。

分层护理管理可通过对个人能力进行分级的方式,为不同层级护士安排合理的工作任务。本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心理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更高( P<0.05 )。可见分层护理管理可提升护士心理素质和工作质量。分析原因为,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学历、职称等划分等级,并根据等级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可确保所有护士专注于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避免过度承担超出负荷的工作而引起焦虑、抑郁,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对护士开展分层护理管理,可实现护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慧珍,李雪. 手术室护士心理素质培养对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4,48(5):836-837.

[2] 刘香. 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与护士心理素质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6):139-142.

[3] 苏振凤. 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与护士心理素质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8):85-8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