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若欣

滦州市滦城街道周庄幼儿园 063700

引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将游戏元素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之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一种理念。游戏精神应贯穿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它要求教育者具备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游戏情境的能力,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1 幼儿园大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剖析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不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深化幼儿的感性认识。幼儿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去认识外界,而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丰富幼儿的认知范畴。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抓住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游戏活动不仅需要幼儿运用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鼓励他们尝试将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既能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能培养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量,提升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察等。在扮演过程中,他们要理解这些角色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并用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想法和行动。这样的游戏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新词汇的机会,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幼儿园大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困境

幼儿园管理机制僵化。在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对游戏化理念的认知不足,管理机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幼儿园沿用固定的一日活动安排表,生活各环节过于分明,实践碎片化现象严重,游戏时间过少,不利于自主游戏开展。在课程开展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各类活动,忽视了游戏化课程需要动态调整的特点,导致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课程游戏化的需求。此外,课程评价机制过于注重结果导向,缺乏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的过程性评价。这种僵化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得课程游戏化实践流于表面。

3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依托角色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大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场景,为幼儿提供交流表达空间,鼓励其在游戏中自由表达与交流,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对此,在利用该游戏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融合生活实际,为幼儿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项目,让幼儿通过模仿生活、互动社交,学习正确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并在游戏中学会礼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在玩中让幼儿学习语言,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以语言教学活动“我生活的社区”为例,首先,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为其设定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分别模拟“社区警察、医生、消防员、超市收银员、邻居”等角色,并让幼儿思考每个角色的特定职责与对话内容,初步唤醒幼儿已有语言经验。随后,教师可利用教室或活动区域,为幼儿布置社区场景,如“超市、医院、警察局、消防站、公园”等,并为每个游戏场景配备相应的道具与装饰。其次,教师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幼儿自主展开游戏,鼓励其根据社区中的角色与其他同伴对话互动,通过幼儿间的友好交流,让幼儿学会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让每名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在幼儿游戏期间,教师要关注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对话时,教师应适时介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鼓励其尝试融合生活经验,使用更多的词汇与句型进行准确表达,在语言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技能。以此类推,教师可根据幼儿语言发展情况进一步创新角色游戏,根据幼儿的想法与需求为其增加更多的角色与场景,或引入更多的互动元素等,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以游戏为幼儿创造更多趣味性的语言学习机会。

3.2 创新游戏形式

在传统的大班幼儿教育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相对单一的活动形式,这导致幼儿自主活动意识淡薄,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游戏活动的形式与方法,结合幼儿的具体学情,创设出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已有的桌面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装与组合,创造出更为新颖的桌面游戏,并通过幼儿参与的热情度来判断游戏方式是否受到幼儿喜爱,再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桌面图案或喜欢的游戏难度,以此保持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游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游戏形式。例如,将经典的捉迷藏游戏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捉迷藏世界,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结语

课程游戏化属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走向,在大班教学里有着特别的育人价值,通过全面探究课程游戏化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验证了游戏化教学在唤起幼儿学习兴趣,推动幼儿主动探究,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果,研究显示,当教师把游戏精神巧妙地融合进课程体系时,大班幼儿会表现出更大的参与热忱,更深入的学习体会,这种教学方法既顾及了幼儿的学习特性,又很好地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以及创造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怡婷 . 综合化,游戏化,多元化:基于“双减”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优化与实施 [J]. 知识文库 ,2024(20).

[2] 王小波 . 指向幼教品质整体提升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J].学校管理 ,2024(03).

[3] 薛潼.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基于绘本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研究[J].好家长 ,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