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索
任晓竹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东区实验小学 214423
引言
2022 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进一步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而 2023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经历着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养的转变。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也是“双减”政策下优化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如何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题海战术,而忽视了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双减”政策下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探究能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途径,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将课堂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形成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1]。此外,教师应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而非结果,通过多元化的即时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系统设计数学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下,应通过系统设计思维训练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可设计递进式的数学思维训练,从简单的观察、比较、分类活动起步,逐步过渡到推理、判断和证明等高阶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其次,可引入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培养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再次,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显性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系统的思维训练不仅能减少机械性练习的时间,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融合生活实践,强化应用意识
“双减”政策强调减负增效,而将数学与生活实践融合是提高学习效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情境化,例如,可利用购物、测量、制作等日常活动设计真实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可开展校内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游园会、数学角设计等,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的平台[3]。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第五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如蝴蝶、树叶等,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感受轴对称的特点。接着给学生一些图形,请他们通过对折、剪一剪的方式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并尝试画出对称轴,学生亲身实践后,教师再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判断方法,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校园对称物品的寻找任务,并用图片记录下来。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设计数学思维训练和融合生活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既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又满足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应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提质效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探索创新,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为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未来公民而努力,期待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宏宝 .“双减”背景下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提升的研究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 .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漫洼乡漫洼小学;,2024:782-784.
[2] 刘俊则 .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 [N]. 山西科技报,2024-06-21(B05).
[3] 罗羽希.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作业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