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乡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王滨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太阳坪乡中学 418000
音乐作为承载人类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凭借其独有的旋律构造,节奏特性以及情感抒发途径,给个体的心理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在乡村初中教育体系当中,音乐课程除了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之外,还肩负起培育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任,伴随教育观念持续更新。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育革新成了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给乡村初中音乐课堂的革新赋予了新的思路。教师要依靠核心素养理论来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塑造契合乡村初中生实际需求的音乐教育操作体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乡村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核心价值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创建乡村初中音乐课堂体系,目的在于践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观念[1]。音乐教学不应仅限于技艺训练,要营造一个包含情感培育,思维拓宽和社会交往在内的综合实践场所。在音乐学习进程中,通过赏析各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可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情绪调节水平,而且通过参与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可以增进自信,改进表达技能,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这种全要素育人模式有益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特征,给他们的终身发展给予有力支撑。
(二)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
乡村区域存有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包含民歌,传统戏剧以及特色器乐等诸多表现形式 [2]。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建,应当着重把地方性音乐文化融入到课程规划当中,这样做有益于引领学生去领会并珍惜乡土文化遗产,加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意识,促使本土音乐文化的流传与发展。通过全面学习和探究本地音乐,学生可以加深对本地音乐艺术特性及其文化含义的认识,进而慢慢成为文化传承与革新的关键力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乡村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创新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利用具象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场景中去感知并领悟知识 [3]。在音乐教育范畴里,依靠同音乐作品紧密相连的情境设计,可以将抽象的音乐要素转变为直观的形象或者场景,这样便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内涵,从而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例如,在湘艺版初中音乐《七子之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七子之歌——澳门》等经典曲目围绕“祖国之恋”展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情境体验,播放澳门回归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现澳门从分离到统一的发展过程以及庆祝仪式的热闹情形,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澳门与祖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之后再引导他们去深入学习《七子之歌——澳门》,如此一来就能加深学生对思乡情感以及归国愿望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引发他们的演唱兴趣,进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美水平。
(二)合作学习的开展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在小组或者团队当中,依靠任务推动的分工协作,资源互补以及互相扶持,可以明显加强个体的学习效率,而且促使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得到发展。把这种观念应用到音乐教学里,通过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助,学生就可以围绕音乐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改善音乐素养培育成果。
例如,在湘艺版初中音乐《丝竹相和》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江南丝竹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形态的教学展开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组建不同类型的小组,并且分配具体的任务给每个小组。部分小组去搜集有关江南丝竹的历史背景以及代表作品方面的资料,有些小组则深入剖析某个曲目所蕴含的音乐特点,还有小组试着用简单的乐器来演奏相关的片段。这些小组里的成员要紧密配合,清楚各自的任务,共同攻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最后通过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这样的环节,学生们对于江南丝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整合本土资源,强化文化认同感
本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育体系里占据核心地位,融入课堂教学之后,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领悟音乐同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经过系统地学习本土音乐作品,学生会加深对家乡历史变迁,民俗传统以及文化内涵的体会,而且会激起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意识和情感依赖。
例如,在湘艺版初中音乐《家乡的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通过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来推动学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在有诸多乡土民歌资源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把这些素材纳入课程当中,针对某个地区特有的劳动号子,最好请民俗专家当场表演,再联系实际情况做专题讲解。把劳动号子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演唱方法等全部讲清楚,安排学生参加学唱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本土音乐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去思考劳动号子同地域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家乡音乐是地域文化关键承载物的认识,进而增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意识。
结语
近年以来,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核心素养”的话题受到国内外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音乐课是初中课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是国家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推进乡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极大改善乡村初中音乐教育的质量。通过营造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创建合作学习的机制,融合地域文化资源等途径,就能很好地激发乡村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深教学改革,依照乡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把音乐教育变成培育学生精神品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素丽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J].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8):0071-0072.
[2] 郭亚菲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 [J]. 品位·经典 ,2023,(06):138-140.
[3] 刘鸿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J].艺术评鉴 ,2021,(0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