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视域下优化高中英语写作
胡正春
重庆市垫江中学 408300
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不仅是语言技能的综合体现,更是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外在表达。当前,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内容空洞、逻辑松散、表达生硬等情况。支架理论主张教师通过临时性支持,帮助学生在现有能力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桥梁。将这一理论融入写作教学,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形成自主创作能力,为其终身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一、搭建情境支架,激活表达欲望
情境支架的核心是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的场景,将抽象的写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实践。教师通过构建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自然生成表达需求。这种支架能降低写作的陌生感,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积累相关词汇与表达,为后续创作提供素材支撑。
例如,在“自然灾害”单元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图片、音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展示地震后的废墟、洪水冲毁的村庄等图片,播放台风过境时的呼啸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描述所见所闻。学生在讨论中会用到 earthquake、flood、typhoon、damage、rescue 等词汇。接着引入写作任务,要求描述一次虚拟的自然灾害事件。由于有了情境铺垫,学生能快速进入写作状态,运用积累的词汇构建内容,如用collapse 描述房屋状态,用 survive 表达人员情况。此过程中,情境支架为学生提供了感知与体验的平台,是支架理论中的情境支持。它让学生在具象的场景中获取直观感受,将抽象的写作主题转化为可触摸的语言素材。学生在观察与互动中积累表达元素,逐步建立从感官体验到语言输出的连接,最终顺利完成从感知到表达的过渡,为写作奠定扎实基础。
二、构建知识支架,完善写作体系
知识支架是将写作所需的语言知识与结构规则进行系统化呈现。教师通过梳理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要素,为学生提供可直接运用的工具。这种支架能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其在写作时有明确的规范可遵循,逐步形成清晰的写作逻辑。
例如,在“文学作品赏析”单元的写作中,课本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分析的短文。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将相关的词汇梳理清 晰, 如 character、personality、motivation、conflict 等。 然 后, 再 讲解用于分析人物的句式结构,如 sth. reflects one's...、one's action showsthat... 等等。再分析此类短文的篇章框架,开头点明分析对象与核心观点,中间从性格、行为、影响等方面展开,结尾总结人物的意义。学生在写作时,可运用这些知识,如用 brave 描述人物性格,用 resolve体现人物动机。这里的知识支架属于理论中的工具支持。它将分散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写作工具包。学生借助这些工具,能把孤立的语言点串联成有逻辑的表达,让写作从混乱走向有序,从而使零散的想法转化为结构完整的短文,写作能力在工具支持下逐步提升。
三、设立合作支架,促进能力提升
合作支架强调通过群体互动实现写作能力的共进。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借鉴优点。这种支架能打破个体思维的局限,借助同伴的力量解决写作中的困惑,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思维。
例如,在“科技发展”单元的写作中,主题为探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列出科技带来的利与弊。讨论中,学生提到 smartphone 带来的 communication convenience,也指出over-reliance 导致的 social isolation 等问题。接着各组分享观点,汇总后学生开始独立写作。完成后进行小组互评,重点关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汇运用是否恰当。如针对某篇作文中出现的improperuse 一词,有学生建议改为 inappropriate application 以增强正式性。合作支架在此过程中属于互动支持。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里交换想法,在思维碰撞中发现自身不足。同伴的建议能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表达角度,完善写作内容。这种互动还能让学生注意词汇运用的准确性,比如辨析近义词差异,逐步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度。
结语
支架理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情境支架激活表达欲望,知识支架构建写作基础,合作支架推动能力提升。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支持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调整支架的强度与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写作。通过持续优化支架设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真正实现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加毛 . 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支架理论的运用 [J]. 英语画刊 ( 高中版 ),2023,(35):71-73.
[2] 盛晓娜, 崔羽杭, 唐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理论的运用[J].校园英语 ,2023,(38):94-96.